正文

尘封家事(三):女王/学运领袖

(2024-06-03 06:28:16) 下一个

【1】

外婆生于1905年,阴历3月14日。她聪明好学、才智过人,是来自太姥爷的基因;而历经磨难的太婆则传给了外婆自立好强、乐观自信、坚韧不拔的品德。

外婆名叫吴凌霄,我一直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好:叫着上口,有内涵。想像着这个颇为现代的名字很可能不是出生时的原名,是外婆上学后自己改的。于是特地询问三姨关于名字的出处。还真猜错了,是太姥爷给起的。当年太姥爷在书院门和南大街那一带,不但书法造诣众人皆知,还常有街坊登门求助为孩子起名。亲戚家二代、三代的名字大多都是太姥爷给起的。现仔细琢磨,‘凌霄’这个名字真的与外婆的性格及一生经历想当契合。

百度词条:凌霄花是一种攀援性植物,寓意象征中有志存高远之意,不管路途多遥远,多艰难,绝不轻言放弃,要克服困难,勇敢向前。

这次外婆诞辰一百二十年活动,家里筹划出一本专辑,我的建议被采纳,书名就叫:一路凌霄花。

【2】

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外婆幼年很受双亲的宠爱。但在缠足这个问题上,家里长辈还是因循守旧。太婆爱女,一直舍不得让孩子受罪。但架不住太姥爷整天嘟嘟囔囔:那么大的姑娘了,还那么大的脚!俩人后来终于统一了意见:给女儿缠足。那是1911年,民国初年。外婆极力反抗:清朝已被推翻,都民国了,还裹什么脚?太姥爷不退让:裹脚又不是满人发明的,那是汉人老祖宗传下来的。

缠小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要把边上的几个脚趾骨折断。第一次缠足,太婆心软,想循序渐进,所以缠得有点松,被外婆三下五除二,拆开了;第二次裹上,外婆用藏在怀里的剪子把布剪开了。太婆央求道:女娃呀,大脚没人要。外婆说:没人要,那我就不嫁人。太姥爷厉声斥责:不嫁人,你去哪儿?这娘家不能呆!就算一个老姑娘养到这儿,还是要缠脚。第三次缠脚时,太婆使了大力气。外婆这次索性把那长长的裹脚布剪得粉碎。外婆对太婆说:你裹了脚,有什么好处?当年从湖北翻山越岭逃难到陕西,遭了多大的罪!

太婆原本给外婆裹脚就是出于无奈,看她反抗的决心这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的念头。尽管没伤及到脚骨,但外婆的脚还是从那时起,落下了病根:小拇指被压在别的脚趾下,走长路了,就会疼痛难忍。

【3】

同当时有办法家庭(有钱有势或者有文化)的孩子一样,外婆的开蒙也是在家里进行的。跟着太姥爷,她学习认字写字,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女儿经等。1913年,西安女子模范学校成立,简称女模。经过严格考试,外婆被录取。一直到1919年,外婆的高小及初中学习生涯,都是在女模度过的。

女模的管理很严格,全体住校,早上统一很早起床,晚上自习到很晚;几个学生就配置一个专职管理员。纪律约束从每天的穿衣梳头开始:规定时间完成。当时的着装从夏到冬:长裙、旗袍、棉袍等,都比较复杂,穿起来很费时,也无法出操。女孩子的头发从剃了胎毛后,一直不剪,留个大粗辫子(甚至长至腰部),到了出嫁时,才能盘起来,挽个发髻。那些平时在家都有丫鬟伺候的大户出身的姑娘们每天早上都会手忙脚乱的。外婆当时发起了剪头发运动。大家都积极响应,破除陋习,剪掉部分头发,可编成两条短辫子,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早上梳头的时间。着装上她们后来也摒弃了满人所喜欢的旗袍,改为民国新服饰:大襟衫。夏天时上身短袖,下身裙子。

女模是民国后建立的新型示范学校,办学的理念是培养日后能在家相夫教子的新女性。所以开设的课程也很有特点,比如:数学、珠算、绘画,还有劳作课。劳作课的内容包括手工、裁剪、针线活等。外婆在这些课程上并不突出,她在班上真正拔尖的是书法,特别是工笔小楷。她四岁起就跟着太姥爷练毛笔字。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外婆带领着她们这批将要毕业的女模学生们嚷嚷着也要出去游行,管理员梁凤笙老师,挪动着一双缠过足的小脚,颤巍巍地急步赶到学校门口,力劝:你们还太小,不能出去啊!

外婆从女子模范学校毕业后,直接考取了西安女子师范学院。但在是否继续读书这个问题上,外婆与家里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家里人认为,女孩子家有女模的学历已经足够,尽早嫁人是当务之急,并为她订了一门亲事,对方的彩礼已经收下。外婆坚决不从,一直闹着要继续上学。太婆看女儿性格太过倔强,于是去求太姥爷:你叫娃去上学吧,不然她在屋里闹,全家不得安宁,我也啥事做不成。太姥爷埋怨太婆:看你连个女娃都管不了,把她给惯成啥了!太婆里里外外一把手,操持着整个大家庭,很受太姥爷的敬重。在太婆的反复劝说下,最终太姥爷不得已向外婆妥协:好好好,那你就上去吧,你就是吴家这屋里的女王!外婆就是带着‘女王’这个绰号上了西安女子师范。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每当外婆从学校回家,太姥爷总是揶揄道:女王回来啦!外婆晚年总是说,在上学这件事上,太婆给了她很大的支持,是她的坚强后盾。太婆也确实希望女儿在外能出人头地,作为她今后的靠山,因为儿子生性比较懦弱。

【4】

1920年到1925年,外婆一直在女师读书,直至毕业。

外婆读女师的时候,社会风气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已经进一步开化,于是她们一入校,又是在外婆的倡导下,直接把辫子剪了,都留成短发运动头。当时流行,男士年纪轻轻就拄文明棍、戴眼镜。外婆她们商议:为了今后在学生面前显示年轻女教师的威严,大家一律也戴眼镜。三姨小时候曾试过她的眼镜,好奇地问:妈,你这眼镜是个平光镜!外婆回答:我的眼睛不近视、不远视、不散光,戴着它是为了震慑学生。

在女师外婆结识的许多同窗,成为她一生的挚友,在以后的艰难岁月中,她们相互帮助、相互扶持。这些同学大多也是当年学校的风云人物,与外婆一起,参与组织了许多学生运动,包括:反对新军阀、要求收回大连旅顺港、五卅惨案示威游行等。这些活动在“西安地方志妇女篇”中都有记载。文献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1923年3月27日,日本强占旅大的所谓‘租借期’期满,但仍不归还。是年初,陕西和全国国民为收回旅大的主权,展开反日斗争。4月15日,陕西学生外交后援会发出收回旅大示威运动的号召,女师的学生积极响应。女师学生王淑贞、张莺乔、武彩霞、陈静清、杨金菊、吴凌霄、彭淑贞等人带头高呼口号,沿途讲演,参加游行请愿,力争收回旅大。

女师的最后一年是教学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外婆事先作好了充分的困难准备,将碰到的难题一一列出,供同学们参考,共同研究,商讨对策。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生源差异很大:有的来自有钱人家,有的来自贫困人家;有的文化基础好,有的底子较差;有的聪明反应快,有的相对愚钝,反应慢。她们在吴家讨论时,喜欢旁听的太婆插话,形象地说:有的娃就是瓷嘛二愣,应该像核桃一样,砸着吃。大伙儿闻听,哈哈大笑。

拿出的办法是将孩子根据程度分别编班,并在西师附小具体实施。三姨至今还记得外婆常提到的几个聪明孩子的名字:左家猷、左家谋(兄弟俩抗战期间去了陕北,后来是厅级干部);还有一个叫王子绩,曾任陕西省人民医院的院长,见到下属的三姨总是主动打招呼:吴老师的女儿来了。对于程度较差的孩子,外婆她们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 ,并加以个别辅导,让他们逐步提高,赶上学习进度。这种教学方法,外婆后来一直沿用于她长期执教的生涯中。

【5】

当年偌大的西安就一所专门的女子师范,这里接受新式教育的女学生因此倍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的关注。外婆她们女师的同学后来分化成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一类就像外婆这样,成为自食其力的独立女性;另一类则成为依附于男人的阔太太。而后者的结局大多令人唏嘘。比如卢进士巷的王婆婆(她家也是有钱人),嫁给了后来成为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的刘茂恩,婚后整天与大烟枪相伴,早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还有许多嫁给达官贵人的女生,后来大多遭抛弃,甚至精神失常。

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外婆在女师上学期间,到家里来说媒的自然也是络绎不绝,为此她同家里闹得不可开交。当时家里曾给她订了一门亲,那家很有钱,是西安地区有名的富户。差媒人送来重礼,催促尽快完婚,男方之后要赶赴日本留学。外婆坚决反对,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让家里退还聘礼;吃了人家的食品也要重新购买,原样返还。被闹得没有办法,又是太婆央求太姥爷,找中间人上门,给人家赔礼道歉,硬是退了这门亲事。那家人很生气,不肯轻易善罢甘休,扬言还要过来闹。事实证明外婆是对的:那个男人去日本前与外婆的一个同学结了婚;但几年后从日本回来时,又有个日本新太太陪同。

外婆向家里发誓:婚姻决不让家里包办,同一个不认识的人过一辈子,不可思议!宁愿去作续弦,也要自由恋爱!一辈子为了妇女儿童权益作斗争的外婆,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麦禾儿' 的评论 : 终于盼来了禾儿的金句点评,多谢多谢!
没有禾儿的肯定,似乎缺少了继续发文的勇气,哈哈!

燕麦禾儿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你外婆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又一次证明了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来掌控支配的,说到底,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一路凌霄花》,这名字用得真好,枫雪好文采!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以前对外婆的过往知之甚少,这段时间听了家人的讲述,方感觉到外婆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女性!多谢水星兄读帖留言!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枫雪兄的外婆真是杰出的女性,尤其在那个年代。我奶奶和我外婆都是小脚,走起路来很受影响。我实在想不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为什么有裹小脚这一陈规陋习?外婆剪大辨,拒裹脚,追求知识,实在是一位头脑清醒,积极向上的新女性。尤其在当时相对落后的西安城,显得更加难为可贵。大赞!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多谢王妃捧场!王妃姥姥也是陕西人啊,握手!期待王妃姥姥的故事!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傅江歌' 的评论 : 多谢江歌美言鼓励、精彩点评!我也觉得外婆是一个很有故事的新女性,值得我大书特书。
至于我嘛,凡人一个,没什么让她老家骄傲的地方,哈哈!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外婆的名字起得好,自有凌霄之志。你外婆的样子和我姥姥有几分相似,大概都是陕西一带人的缘故。我姥姥也是女师毕业的,后来当老师,经历也有相似之处。
傅江歌 回复 悄悄话 枫雪兄的外婆是位清秀有气质的女子!你外婆有文化,剪掉辫子,不裹小脚,妥妥的新女性!吴凌霄,名字也很好听。倘若老人家在世,一定为有你这个外孙子感到骄傲!外婆是值得写的女性!枫雪兄好文笔!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多谢菲儿美言鼓励!尽力写好家史已是力不从心,其它不敢奢望,哈哈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1

大赞枫雪的外婆,同向凌霄外婆致敬!也觉得枫雪可以写《白鹿原续》了,真是家史,国史,地方史。。。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向鹿葱姐姐致谢!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多谢暖师姐美言点评!
《白鹿原》也是我的最爱,特别是小说!
写《白鹿原续》?俺哪有那水平。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向凌霄外婆致敬!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一路凌霄花》,好名!
外婆太有个性了,拒裹小脚,剪辫子,坚决要读师范,后来在嫁人问题上的清醒等等,这种骨子里的坚韧,执着,勇敢,有思想有追求,注定了外婆的一生就如凌霄花一般志存高远,绚丽多彩!
枫兄好文笔,可以写《白鹿原续》了。《白鹿原》电视剧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