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1-05-25 21:43:59)
在美国过了将近四个月,我弟弟要来了。我弟弟当时先录取了东部的一个学校,我来后,觉得这里的学费比较便宜而且学校也很好,就帮他申请了这里的学校,让他转过来。他来之前,我要准备准备。 首先是要有个床垫,可以放在我的studio里。那时学校附近经常有人把不用的家具如沙发、桌椅、床垫等放在门口让人捡,有些是用旧了,原物主要更新,还有些是学生毕业离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我虽然有了固定的收入,但还是很省,不敢乱花钱。那时我没有汽车,买吃的东西有时搭别人的车,有时托人家带一点,有时坐公交车,有时到较近的零售店买,但零售店价格比超市贵,所以不常去。有一次我甚至还把超市的购物车推到了家门口。那次,我买的东西比较多,拿不动了,只好推着车走。那年头,路边偶尔也会看到购物车,事后有人会把它们收回去的。那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美国大学有全日制和半日制学生。外国学生必须是全日制学生,身份才合法。我们学校对外国学生收的学费全日制比半日制贵很多。我来到美国已是八月底,结果一个早我几年来美的中国留学生教我,稍晚一点,等学校开学几天后再去报道,就可以和国际学生办公室的人商量,说课已开始上了,怕跟不上,希望第一学期少修一门课。如果他们同意的话,可以合法地只修两门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那是90年8月底,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七年,我带着两个大大的箱子和少量现金来到美国。邻居和他太太来机场接我。刚到美国,见到什么东西我都要用美元对人民币的比值一比八在心里算一算,看看在中国是多少钱。在机场商店里首先看到的是诱人的大水果:苹果、香蕉、橙子等等,都比上海的大很多,按个卖,一个都要上海一斤的价钱,看着很馋人。邻居把我接到他家后安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1990年是我人生的第三次转折。我离开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中国来到美国留学。读大学期间,我并没有想到要出国留学,也没有刻意在英语上下功夫。大学毕业后,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铁路局电子计算中心任软件工程师。我参与研发的铁路部门计算机汉字处理系统还得到铁道部的推广和肯定。第一次想到要出国留学是听到我爸爸说他的大学同学,美国的Z教授回国与他和老同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重又踏进了学校大门不久以后,大学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江西的同事们都为我高兴。没有录取上海交通大学,我觉得有些遗憾。但没想到同事们却说上海铁道学院比上海交通大学更好,以前插队的乡下邻居们知道了也说铁道学院更好。可能是江西老表们对铁路、铁饭碗情有独衷吧!不管怎样,这些话大大地鼓舞了我,使我幸福感满满的。入学后,我才知道本专业的同学比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有幸再考大学1977年正值我中专毕业时,传来了全国大学正式重新招生的通知。那一年八月北京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指出,现行的大学招生制度埋没人才,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老师没法上课,必须废除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那一套,恢复高考招生,凭真才实学上大学。经大家讨论,邓小平拍板,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的正规大学招生在中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努力实现读书梦 那年冬天回上海,我和姐姐及两个同龄的邻居一起到上海福州路旧书店各买了一整套文革前初一到高三的数理化教科书,决定自学考大学。那时旧的教科书是不公开出售的,我们是托邻居在大学工作的妈妈开了一张搞教育改革的介绍信才在旧书店的内部一本本找出来凑齐的。 书买回来后,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虽然我们都是68、67届初中生,绝大多数中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被文革中止学业的初中生1966年5月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大学招生停止了,我的命运也从此改变。那一年我在读初中一年级,十四岁。我就读的是上海的一所名校,要住宿,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日晩上返校。当时很多同学有大学梦,进了那所中学就好象鲤鱼跳龙门,90%以上的机率可升重点大学,但我那时还没想过要读大学这件事。我不喜欢住宿,这所中学是小学老师动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再见了,红土地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到1972年,中国的所有大学都停摆了,没有招过一个大学生。我呢则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没有想过要读书。直到1972年秋开始招收工农民大学生,邻队的一个高干子弟被招到上海科大去读书了,我的梦好象突然醒了,突然变得非常非常想读书了。我是68届初中生,只读过一年初中,所以要补许多课。那年冬天回上海,我和67届初中毕业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