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给我短信,“能去你那儿呆几天吗?”
“来吧,欢迎欢迎!”
朋友家危机四伏,提起来一把辛酸泪,不少人劝她离婚,但是心软善良的她,除了发发小脾气,结局都是她退让妥协。这次痛下决心离家出走,看来也是被逼到绝路了。
这位朋友毕业于国内顶端名校,家有一白人先生和一混血儿子。先生曾是中国某大学的外教,[
阅读全文]

近来家里浴室装修,是通过家得宝(HomeDepot)签约的“浴室装修”公司施工的。浴室装修需要得到镇政府的装修许可。前几天,政府的检察员亲临现场检查水管、通风、电源等,以确保施工达到现行的建筑规范。因是五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电插座都是两眼的,检察员要求洗手池边的要改成三眼的,添加一根地线。
由于检察员的光临,浴室装修公司的&[
阅读全文]

近年来,常有朋友同事问我:你的家庭医生是谁?他接受新病人吗?家庭医生(familydoctor)严格说是初级保健医生(primarycaredoctor)。随着婴儿潮一代的老去,看病需求大增,而婴儿潮年龄段的医生也老了,纷纷退休,不少初级保健诊所关门大吉。
我的家庭医生看了二三十年,成了老熟人,可惜他今年也已72岁,虽然看上去精神不错,保持着老帅叔的外貌,[
阅读全文]

淞沪会战85周年祭
四.死里逃生北新泾
9月2日清早,母亲一家从陈行出发,中午赶到了北新泾。北新泾街上人山人海,河道船舶众多,跟一路上经过其他集镇的凄凉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一行人在拥挤的街上,找了一个小铺坐下喝水休息。麻荣师傅出去打听去曹家渡的路,因为叔公家住在曹家渡附近的公共租界里。
麻荣师傅带回来的消息不妙,从北新泾[
阅读全文]

淞沪会战85周年祭
二.申家楼村遇日寇
叔公离开后的第二天,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淞沪会战爆发,通往上海的交通要道被切断了。8月15日,外公带着全家(外婆、五个孩子、二姑婆——外公的大妹妹,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到罗店...[
阅读全文]

淞沪会战85周年祭
下面这张照片摄于1937年的七月,那年我的母亲还不到十六岁,小姨出生才几个月。母亲神态安逸,小姨努力向前,似乎在期待着未来。她们不知道,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逼近,母亲一家祥和安宁的生活不久将在日寇的炮火中化为灰烬。
1937年的母亲和小姨
我第一次听说淞沪会战,是通过《沙家浜》里沙奶奶的一段唱词”八一三,[
阅读全文]
在五十年代的战后伦敦,有一家上流社会的裁缝店,专为贵族量体裁衣。这就是电影《幻影线》(PhantomThread)虚构出来的“伍德考克(Woodcock)之家”。这部2017年发布的电影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ThomasAnderson)编剧和导演。
影片放映之后,“伍德考克之家”手工缝制的华丽衣裙迷倒了电影界大咖,影片因此获得了五个最佳服装奖,包括奥斯卡奖[
阅读全文]
旧金山虽然不大,但是各个区域的气候很不一样。城市东面靠海湾的,夏天相对暖和一些,而城市西面靠太平洋的区域,到了夏天就雾蒙蒙的,下午强劲的海风刮来,格外阴冷。难怪不少人夏天来到旧金山,常引用马克•吐温的这句话:“我度过的最冷冬天是在旧金山的夏天。”(ThecoldestwinterIeverspentwasasummerinSanFrancisco.)
一冷,便想去温暖的小咖啡馆或[
阅读全文]
前两天,看了文学城博主南山松的博文《做警察太难了》,由此联想到老师这个职业。我的大学同学中,有几位是中学老师,她们不约而同提到了国内中学教育的一些问题以及老师面对的挑战。
上海的重点高中里,有“四所名校”: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这四所名校的大学升学率都在90%以上,且有30-40%的毕业生被北大清华录取[
阅读全文]
前几天,大学同学群聊,我们的小群有八位同班女生,都退休了。其中三位在美国念完了博士,退休前都是老师;五位在上海,一位曾任上海市级领导,小心谨慎,在群里潜水,群聊自然不参加;一位中学校长;一位大学教授;一位上海最著名重点高中的特级教师;还有一位政府机关的中级领导。虽然各人经历不同,党派不一(执政党、民主党派、无党派),但我们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