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

以文会友,提高文学修养。
博文
在坎儿即将开始小学旅程的前夕,有一个面试环节。那时的他,还只是个纯真无邪的孩子,被父母带到了学校的招生办公室。父母守在门外,他一个人被唤进了办公室。那里,招生老师正等着他,准备当面考察这个未来的小学生。他们用一些图形问题、简单的算术题目,以及一些简单的汉字识别来测试他。坎儿凭借着聪明才智和早年的启蒙,轻松地通过了这次考验。报名注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院里各处都种有不少桃树。县人委食堂旁边有好几颗,炮楼角也有好几颗,水井边也有一两颗……桃子熟了的时候,桃子嫣红一片,树枝被压弯了腰。桃子底部的形状像及了一个小金钩,一下钩住了坎儿与孩子们的馋嘴,孩子们都馋涎欲滴蠢蠢欲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切都乱了,一夜之间社会秩序乱了,院子里的秩序也乱了。原来爱管“闲事”的叔叔阿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十来岁的少年,正是淘气容易闯祸的年龄。现代人喜欢玩无人机,操控键盘让无人机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天高任鸟飞”。坎儿那个年代哪有如此高科技的玩物,不过是玩些“弹弓打鸟”,“爆竹上天”的小把戏而已。一次,坎儿在电厂车间外捡到一块工人修马达时丢弃的有足球般大小薄薄的圆形釸钢片,拿在手上抛向天空上,它会像飞盘一样旋转着飞向远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每年的年关将近,坎儿都会拿封包钱去买上几串鞭炮。放鞭炮,坎儿年少时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没有之一。坎儿外婆一家人那时租住在家祥家。家祥的父亲民国时曾被委任某县县长(未上任)。家祥父亲在城里有一栋两层小楼,后面还有一个大阳台。有一次,坎儿不知怎么了,一下子心血来潮在门口把一封百响小炮点燃,噼噼啪啪,鞭炮在几十秒钟内烟消云散,过了一把瘾,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冲锑,这是男孩子们一种半游戏、半赌博的玩法。 冲锑时,双方各将一块锑(即铝)或铜置于地面,并划上一条长线。各人依次拿自己的锑块大力砸对方的锑块,目标是将对方的锑块撞过中间那条线。赢者可将对方锑块收入囊中。 另一种玩法是在墙边画一封闭的长条方框,双方将各自的锑块置于远离方框一定的位置。各人依次努力将对方锑块撞入方框内,赢者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吊棒果既是一种树名,也是坎儿当孩子的那个年代小镇的一处地标。据《徐霞客游记》载,吊棒果又叫优昙花。优昙花即佛教所谓“昙花一现”的佛教圣花。神话传说此花原来生长在喜马拉雅山,三千年才开一次花,开花后很快就凋谢。现实中,吊棒果的果实则可食,但淡而无味。成熟时表皮由绿至黄,最后呈红色。其实,吊棒果正如它的另一别名“聚果榕”一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当地人叫野地里的那种大头蟋蟀(不是北方墙根屋角那种吱吱叫的小蛐蛐)叫土狗,至今坎儿不懂为什么这样叫。

首先是捉,然后是设法让它们打斗,这其中的乐趣不是亲历,没法体会。捉土狗是在老历八月十五前后,秋天花生收获季节。那时的土狗双翼饱满金光闪亮,是一年一度的交欢季。傍晚时分土狗叫得最响亮,以此吸引前来交配的异性。不到季节的土狗还没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到打鸟,现代人把“打鸟”戏称为拍照,是一种文字含意的外延。坎儿以前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说“打鸟”就是真的去打鸟,不是另有所指。童年时代的坎儿和他的伙伴们会经常拿着弹弓,走在小镇的每个角落,寻找目标。每当他们发现有鸟,就会毫不犹豫地射出石子。似乎拿上一把弹弓你就可走遍天涯海角,像那古代的侠客,持剑潇洒走天涯。前两天坎儿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鸟儿在觅食时充满着风险。有被用砂枪打下来的,有被张网捕捉的,也有被孩子们用弹弓打着的……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麻雀是家雀,喜欢到人家房前屋后觅食。大意的麻雀被逮住往往就是这句俗话的贴切阐释。捉麻雀的方法有很多,坎儿做孩子时有一种捉麻雀的方法与众不同。既不是用弹弓打,也不是用线网捕,更没有用砂枪帮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院里面长得甜美的女孩不少,像前排房子的玲,后排房子的英,但长得既甜美又聪明的女孩则不多。叶子就是她们之中的一位佼佼者。叶子跟坎儿一样都住在一个大院里面。坎儿家住在一个被称为“老三排”的地方,叶子家住在一片相思树林旁边三排平房的中间一排。树林里常看到有像凤凰一样长尾巴的锦鸡,来无踪,去无影。县广播站就掩隐在那片开黄花的相思树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