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

以文会友,提高文学修养。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川普”是更符合音译规律的名称

(2025-02-13 21:02:18) 下一个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二度进入白宫执政,他的中文译名再度成为讨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翻译学角度出发,为其正名。正如古语所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在翻译中,精准与得体的译名是传递信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目前,媒体上“特朗普”和“川普”的混用现象较为普遍,而笔者主张采用“川普”,理由如下:  

 1. 音译规律的体现

在翻译学中,音译是将原语言的发音尽可能忠实地再现于目标语言中。“Trump”的发音中,核心音是/u/,而“p”是轻辅音,其发音短促且弱,接近无声。因此,将“Trump”音译为“川普”,更为接近英语发音规律。而“特朗普”虽然遵循了中文译名的传统音译体系,但加入了不必要的“特朗”,显得臃肿,脱离了原音的简洁性。这种过度的“拉长”式音译,虽然形式上完整,却并未准确再现原文音韵。  

 2. 文化语境中的适应性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需要考虑文化和语境的适应性。“川普”以其简洁和自然的特点,更符合现代中文的表达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川普”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并且在台湾和部分海外华人社区中已成为惯用译名。而“特朗普”尽管在国内官方媒体上更为正式,但由于过长的音节,显得有些刻板,不利于日常传播。  

 3. 媒体使用的偏好  

翻译研究指出,语言使用的习惯对译名的流行有着直接影响。目前,许多中文媒体已经倾向使用“川普”这一简洁而传神的译名,这说明“川普”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非正式语境中,“川普”的出现频率远高于“特朗普”,体现出这种译名更贴近大众语感。  

4. 正式与非正式语境的灵活性

在翻译学的动态对等理论中,强调译名应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处理。在国内正式场合或法律文件中,可能会继续使用“特朗普”,以保持与官方译名的统一性。然而,在日常交流中,“川普”更符合中文的语言经济性原则,同时也拉近了译名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种正式与非正式译名并存的现象,反映了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从翻译学的视角来看,“川普”不仅在音译上更为准确,也更贴合中文语境的表达习惯。而“特朗普”虽然具有一定的官方规范性,但显得过于冗长,脱离了英语发音的简洁特性。这让懂英语的人听起来十分可笑。  

译名的选择,不仅仅是语言问题,也是文化适应与传播效应的体现。在不同场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译名,可以更好地实现语言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播。然而,作为一名长期的英语翻译工作者,笔者认为,在大多数场合中,采用“川普”作为Donald Trump的中文译名,既符合翻译规律,也符合语言使用的便利性,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