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第一义法胜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成道未久,与胜中胜诸比丘俱,九十九亿诸菩萨众。复有二十八亿诸天,八万六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六万力士。有十二亿尼乾陀众,八万四千五通仙人,五热炙身,羸瘦肉尽,唯有皮骨,腹皮著脊,头发成毡,伛身曲体,著鹿皮衣、若树皮衣,手执澡罐,俱至佛所为欲诤斗。
尔时,世尊光明胜出端严殊特[
阅读全文]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陀罗尼,获乐说辩,成就智慧具足功德,以自在神通游诸佛世界,放无量光明,说无尽妙法,教诸菩萨入一相门,得无所畏善降众魔,教化度脱外道邪见,若有众生[
阅读全文]
佛说碱水喻经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与汝等说水喻七事。谛听谛思念之。我当说。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闻教。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水喻七事。若人没于水。从水出头复还没水。或出头遍观四方。或出头不复没水。或有人欲行出水。或有人欲至彼岸。或有人已至彼岸。净志得立彼岸。彼云何人没溺于水。或有一人以不[
阅读全文]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以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当发慈心于如来所。云何为十一。戒意清净(一也)。威仪具足(二也)。诸根不错(三也)。信意不乱(四也)。常有勇健意(五也)。若更苦乐不以为忧(六也)。意不忘失(七也)。止观现在前(八也)。三昧意无休息(九也)。智慧意无量(十也)。观佛[
阅读全文]
无偿医疗、法布施之差别吉祥果,您好。请问医生给人无偿治病与法布施者转人命运应该是相似的吧。为什么一个是积德不背业,一个却背业呢?
回答:二者介入因果对对方的付出不同,无偿给病人医疗,付出的是非能直接和业力对抗的一些助缘,这些助缘,并不能改变病人的业力状态,比方说,你一定没有听说过,吃黄连消杀业?吃当归消邪淫业?注射葡萄糖消除五逆罪[
阅读全文]
药力倍增法(其余善巧诸法)提问:那佛像的碎片或者高僧的法衣碎片还有加持力么?回答:到阅读造像感应录,里面有你要的答案;至于高僧法衣碎片,是不是有加持力,我想取决于当事人的心态,一切三宝所依物,恭敬待之,定然有加持,亵渎而为,必定获罪;还有,高僧的法衣,对供养这个法衣的人,加持最大,对其他不具这个缘的众生,加持则小,这还有缘起的问题[
阅读全文]
关于金钱戒的问题:
请教师兄:1.如何判断一位僧人是宣扬正法的僧人?
回答:确实不好判断,《大般涅槃经》世尊言:迦叶。若声闻僧中。有假名僧。有真实僧。有和合僧。若持戒破戒。于是众中。等应供养、恭敬、礼拜。是优婆塞以肉眼故。不能分别。喻如彼人不能分别雪山甘药。谁是持戒。谁是破戒。谁是真僧。谁是假僧。有天眼者乃能分别。因这些经典依[
阅读全文]
佛说本相倚致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本。谓为痴。痴亦比丘有从致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痴有本从致。谓为五盖。五盖比丘亦从有本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五盖从有致。谓为三恶行。[
阅读全文]
佛说诸法本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听吾说诸法本。对曰唯然。世尊曰。若有外道异学有来问者。何谓法本。当答言。欲为诸法本。何谓习。更为习。何谓同趣。痛为同趣。何谓致有。念为致有。何谓明道。思惟为明道。何谓第一。三昧为第一。何谓最上。智慧为最上。何谓牢固。解脱为牢固。何谓毕竟。泥洹为毕竟。如是诸比丘。欲为诸法本[
阅读全文]
佛说邪见经闻如是。一时尊者阿难。在罗阅只城迦兰陀竹园。世尊般涅槃不久。于是有异邪命。是尊者阿难[髟/囪/心]角友。中食后行彷徉。而行至尊者阿难所。到已共尊者阿难面相慰劳。面相慰劳已却坐一面。彼邪命却坐一面已。语尊者阿难曰。我欲有所问。听我所问。当问贤者。邪命闻已知之。此阿难。彼沙门瞿昙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