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身戒心慧摘自: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梵行品第八之三“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见亦知。何等为见?见诸众生行是邪法必堕地狱,是名为见。云何为知?知诸众生从地狱出生于人中,若能修行檀波罗蜜,乃至具足诸波罗蜜,是人必得入正解脱,是名为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亦见亦知。云何为见?见常无常、苦乐、净不净、我无我,是名为见。[
阅读全文]
不名修慧
摘自: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六,第二十三之五
“不修心者,不能观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如大恶象,念念迅速如彼电光,躁扰不住犹如猕猴,如幻如炎,乃是一切诸恶根本,五欲难满如火获薪,亦如大海吞受诸流,如曼陀山草木滋多;不能观察生死虚妄,耽惑致患如鱼吞钩,常先引导诸业随从,犹如贝母引导诸子;贪著五欲,不乐涅槃,如[
阅读全文]
“断烦恼证菩提”还是“转烦恼证菩提”太阳再亮,也有耀斑。月亮再亮,也有暗影。再光明的人性,也有阴暗面。大抵人人如此,概无可逃。人性不是小孩子看电视剧,说这个是好人,这个是坏人,那么简单。依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消灭或者创生,能量只能被转移和转化。所以释迦摩尼告诉你,是转烦恼证菩提,不是灭烦恼证菩提。若意图灭烦恼证菩提[
阅读全文]
论眼高手低、缺乏执行力的根本原因世界上有一种人,谈什么问题都见解极深,超凡脱俗,精微入幽,且其见地极有实用价值。但是,一旦让这种人去执行他的见地,发现他根本执行不来。但同样的见地和规划,换一个人去执行,则顺水顺风,功成名就,带来极大的现实效益。也就是说,他的见地是明智而贤能的,但是靠自己不能付诸实施。那么,为什么很多见解极高的人,[
阅读全文]
谈谈回向累世冤亲债主的弊病我们先看看经典是怎样教我们回向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
阅读全文]
不懂这个,信佛修行恐怕会越修越衰常常看到一些信佛人士,尤其是大叔大妈拉别人信佛的时候满嘴说的都是信佛有多好,只要你信了佛,每天读经念佛,你就会得到什么好处。实际讲,这样的宣传对于当前知识丰富的新时代年轻人来说非常苍白无力。如果我反问一句这些学佛人士,你信佛真的身体好了吗?真的家庭幸福和谐了吗?真的财富增长了吗?恐怕一问都是哑口无言[
阅读全文]
爱莫能助,自度度他昨晚我收到一位读者的提问:“我女儿和我岳父都是本命年,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这之前,我还收到一些提问:“我的女儿现在上高三了,请问我能做点什么对她的学业有帮助吗?”“我的丈夫是一个司机,常常在外面开车,我很担心他的安全,请问我能为他做点什么事呢?”“我的母亲在老家,现在生病住院,我的弟弟在老家照[
阅读全文]
保持年轻,不只是心态那种,还要外表那种(二)本文在《保持年轻,不只是心态那种,还要外表那种(一)》后继续分享。读大学的时候,我去广州某大学探望一个高一的同班同学。走在紫荆花盛开的校园路上,我们互相分享在大学的经历和收获。她很兴奋地我跟说,近来在一门选修课上教授讲了一套理论让她受益匪浅。这个教授讲:人的欲望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欲,一种[
阅读全文]
保持年轻,不只是心态那种,还要外表那种(一)
前几天的下午,有一个很久一段时间没联系的大学同学通过微信给我传了两张图,是他的身体检查报告。一张图显示他的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增高,正常区间是50到310,而他的结果是2188了;另一张图显示他有甲状腺结节。从报告来看,他存在较大的心梗或者其他心脏类疾病,或者脑梗塞的风险。当时我正的忙事,就让他[
阅读全文]
普贤十愿:“歌功颂德”与“改错纠错”并行
===========================
《普贤行愿品》第二大愿是“称赞如来”,第四大愿是“忏悔业障”。我就在想,假如称赞如来算是“歌功颂德”的话,那么,佛陀给我们安排要修持的普贤十大愿王当中,其实是包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忏悔错误的,不然十大愿王不会有“忏悔业障”这一条。因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