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一為文人,便無足觀」,——這是清朝一個漢學家說的。的確,所謂「文人」正是無用的人物。這並不是現代意義的文學家、作家或是文藝評論家,這是吟風弄月的「名士」,或者是……說簡單些,讀書的高等遊民。他什麼都懂的一點,可是一點沒有真實的知識。正因為他對於當代學術水平以上的各種學問都有少許的常識,所以他自以為是學術界的人。可[
阅读全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何必说?——代序议:很弱,也很细。很多很多的私,可仍想着公。于是绕。用的仍是纠缠的线。未至坦荡,但已坦然。人为文饰久了,人文分不开。临终的话,这样开始了。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已经是走到了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来算,甚至不能按星期来算了。就是有话,也是可说[
阅读全文]
咬文嚼字玩
烟火夫妻,点灯,说话;吹灯,做伴。
(想改成“吹灯,睡啦。)
饮食男女
(一股油呛味,还带点酒足饭饱思...味。不及烟火夫妻有文化。)
老有什么不好,起码比来不及老的强点。
(去掉“的”,更好。)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比文言,见“白”了一点;比白话,“文”许多。)
加油
[
阅读全文]
评判儿童涂抹书法是技术古笔法中没有提按
评判儿童涂抹
评判幼稚者塗抹,取涂抹得愈益幼稚并赞许有加的,其实与幼稚毫不相关,是成年人在说自己的审美。
幼稚临摹成人的图画,常常是要走出涂抹,走向精美的发现和努力。
鲁迅说,汉墓前的石雕的原样,当是光鲜簇新的。将上面的污垢当作文化积淀,多少有点是后来者的二。(大意,稍[
阅读全文]
知青岁月回顾
回顾,想到,那时,能过的较为有意义和内容的地才:一是坐牢,二是上山下乡。放开后,干得欢和干得好的,是战友,难友;写得好,说出故事,想出道道的,是农友。
文革中,大家都“左”。回顾,正是左,保住了大部分人的性命。但“左”很枯燥,久了,还闷。上山下乡来了。这真是不是解放的解放,不是自由的自由。
那里没[
阅读全文]
什么叫左
———-儒法道新议儒家,就是左。法家是极左。老庄,是逍遥派,组成了朋友圈叫道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儒家说。谁乱说,抓谁。法家道。“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都在事后说。是为道家。大儒,一般也是大官。大法家,也常是大官,但多被五马分尸。道家,鲜有官缘,但吃喝还可以。儒而小官小吏,活得最滋润[
阅读全文]
母亲节献辞母,很私。称母“亲”,就是回归这“私”。亲,就这会儿,说得最靠谱。称母亲,一是说,妈,就你亲;二是说,就亲你,妈。亲见用“我要看我的儿子”,没被看门的理睬,见不到正在关押的儿子后,头发一月间花白的妈;也曾亲见用“我要去看我的儿子”,轻易得到赴美签证。那妈对签证官说“谢谢”时,回答:“享受和儿子[
阅读全文]
随走随记一圣母,“圣”很赘。父于“圣”,必须的,不然,谁认?圣,是冠,是环。戴上就戴上吧。仍是奶孩子,为其忙吃忙喝。男的沒了它,出门就“这是哪里的赤佬”之待见。二鸟鸣是静。但也不能连成“知了知了”。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是看到鹅伴鸭侣想到的诗句,用的修辞法为虚拟式。四“你怎么和这些穷人在一起?他们是[
阅读全文]
这宫那宫,堪比子宫!———母亲节乱想想一“世上只有妈妈好”,应当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此为,第一次怀疑:妈妈之外,有“好”吗?此为第一次追求:当有更好的。此也可能成为第一次失望,第一次挫折。如果,并不见得回到妈,更多的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了。二“妈”的发声,是原先态。“爸”,有摒气的门槛。原[
阅读全文]
乱想一束一人心只隔肚皮,幸甚!“天涯若比邻”之若,没见穿越过的人。二女人的一个不经意的一瞥,很可能是她一生要说的。要抓往这一瞥,起烽烟逗笑,动三军当送枝玫瑰....的事,由来已久矣!此去无穷矣!三不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的。不是。而是实际没变过,理论瞎忙活。四想提醒青青子矝和羽扇纶巾:谈恋爱,就不是看看这人怎样,而是看看自己是个啥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