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里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个人资料
博文
(2021-11-24 04:17:43)

这一节,与其说是讨论挖草坡,不如说是回忆抠烂柴。没有经历过的人,靠想象是体会不到冬日清晨冒霜顶风的那种冷的。可我知道。因为我也做过同样的事。 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破坏自然就是伤害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那时候,这个道理很多人是不懂的。其实,就算懂也无可奈何。在生存的重压下,明知饮鸩止渴也会在所不惜。 —&m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11-22 06:19:14)

割草,又是一个男娃专属的活。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牲口,冬天喂干草,从春天开始就吃青草一直到秋天。一年里有大半年都要给牲口割草。大人们忙着地里的庄稼,割草的活就交给男娃们了。女娃不负责喂大牲口,但要负责喂猪。喂猪,不是单纯地把猪食倒进猪槽,而是先要去挖野菜,回来剁细,混上麸子、土豆皮、洗锅水什么的搅匀才行。挖野菜是我的日常任务之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11-20 09:37:42)

现在,别说城里,就是农村出生长大的孩子,恐怕都不知道什么是“粪”,什么叫“拾粪”。再说,也没粪可拾。一来乡下人早就不养牲口了,没有马、牛、羊、驴、骡子,哪有什么粪?二来种地都用化肥,不需要粪了。三来眼下各山头林木茂密,有野猪、蛇什么的野物,外出也不安全。其实,就是我小时候也没干过这个活,那是哥哥的事儿。因为就像老爸说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11-18 05:51:08)

家,多么温暖、安全、舒心却又充满思念和惆怅的一个词! 一提起家,就想到秋林坪老宅。在老爸眼里那是破败的危房,在我的记忆里却是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木格子大窗,短短的木梯子,满房的麦草,二楼屋檐下的鸡窝,石阶旁的花坛,院墙外伸进来的苹果树枝,大门口的石墩子,甚至冬天结满了冰的地,都是弥足珍贵的记忆。我整个童年都是在那座老宅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11-17 07:24:17)

唱戏是需要舞台的。老爸年幼时看到的是临时搭拆的戏台。到现在,很多村也还是没有正式舞台,办社火唱戏时依然临时搭建。秋林坪比较先进,到我年幼时已经是木土结构的正规舞台了。去年给老爸的一封信里说到这些,摘录在此:那时候,秋林坪的戏台不是现在那个,由您牵头重修的宽敞带后台的新戏台,而是旧的戏台,舞台狭小,两侧勉强能安顿下文武场面,没有后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11-16 05:51:03)

所有的艺术都是需要传承的。秋林坪的秦腔,从傅老汉教戏开始,至今已有八十余年历经四代,每一代都有一个核心人物:王殿清(主演旦角),我老爸王在富(主演旦角),堂哥王红(生旦净丑均能饰演),堂叔王社生(主演须生)。从王殿清一个人的痴迷,到全村人人学戏,成星火燎原之势。常记得那些年,新媳妇嫁到秋林坪,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她识不识字,有没有胆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11-14 19:35:38)

不比专业剧团,秋林坪秦腔的兴起,全凭全村人的喜好,外加村集体的支持。但总的来说,除了最初的王殿清老人,我本家的人一直都是台柱子。从爷爷辈到父母辈,到我们这一辈以及子侄辈,满台子转来转去的少不了楞上上下院里人。老爸更是个中翘楚,是“戏模子”,学戏、演戏、教戏、排戏、看戏、听戏是他一生的兴趣所在,念念不忘。早在今年年初就给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11-13 17:44:03)

傅老汉、王殿清、刘老汉、张明,是秋林坪发展秦腔的基础。王殿清致力于表演,其他三位则是教戏、排戏、教授、演奏器乐,即所谓的文武场。什么是文武场?就是戏曲伴奏的一静一动两大分类:管弦类是文场,比如二胡、板胡、胡琴、锁啦、笛等,音乐柔美悠扬,深入人心。打击类是武场,比如各种鼓、铙钹、大镲、棒子等等,声响惊天动地,发聋振聩。任何一类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11-12 06:21:46)

(2.1)秦腔,高亢、激昂、洪亮,唱起来满嗓子吼,男人的粗犷和女人的泼辣都实实在在,不做作。热情的时候像麦场上一串串滚烫的汗珠,悲伤的时候像腊月天刮在脸上的风,羞涩起来像远远地开在山崖上的桃花,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清楚明白。每一出戏都是重彩浓墨,拼尽全力。陕西流传着一句话:“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这个“秦人&r[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11-08 12:23:17)

正月十六上云雾山和灯,是每年的大事,也是很费力气的事。周围几个村庄的社火队聚齐表演,各显神通,观者如潮。每次都是一大早起床装扮,正午和灯,下午返回,来去二十里山路,还要又唱又跳地表演好几场,一天下来累得精疲力尽。我好像只在掌灯队呆过一年,因为年纪太小大人们就不让去了。在我的记忆里,云雾山上的寺庙已经拆了,但佛、道、龙王一起祭祀的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