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瓜果丰收来自于肥沃的土壤,土壤是作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基本成分,作物所需的营养和水分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很多人很疑惑,上了很多肥,为啥不见成效?这涉及到营养物质转换能否有效的被根部吸收。土壤微生物也是影响吸收的关键因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可以加快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所以现在都提倡少用[
阅读全文]

家中小孩不大喜欢吃超市的豆角所以一直没想着要种。听周围群友抱怨豇豆不好种,一季下来也结不了几颗。低产是一些喜欢吃豇豆群友心中永远的痛。正好手上有菜种,去年报着玩一下的心态种了十来棵尝试一下。
据说豇豆的起源来自于热带非洲。说明豇豆是喜热的作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豇豆采收期长,为了延长采收期可以提早育苗。有群友说[
阅读全文]

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期待越来越多的集合几种蔬菜优点的新品种出现在餐桌上就像西兰苔,继承了西兰花和芥蓝两者的优点,保留了西兰花好吃的花头部分,以及芥蓝美味的茎叶部分,苔和茎都可以吃,比芥兰更脆嫩,比西蓝花更营养,口感甘甜爽滑,营养成份丰富。超市的卖价不匪。幸好这边可以买到种子,能够在自家后院种植。
西兰苔在10度-30度之间都能生[
阅读全文]

对很多70,80后来说,对于童年的记忆,零食肯定是占了很大一部分。那时物质很贫乏。父母拿的都是固定工资。很少花钱去买一日三餐所需食材以外的零食。偶尔买了很管的很严。父母藏,小孩负责找。大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时候的袋装无花果,老鼠粑粑,大白兔奶糖,芒果干,果丹皮,还有甜到发齁的缠在棍子上的麦芽糖,冬瓜糖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些自[
阅读全文]

很多年前在国内荷兰豆属于高端菜只能在餐馆才得一见。餐馆的旺油热锅才能爆炒出荷兰豆的质脆清香和牛柳的顺滑柔嫩。一盘上桌,肉滑醇香的牛柳搭配着色泽翠绿的荷兰豆,色相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
来到加国发现荷兰豆是家常菜,超市随处可见。荷兰豆并非产于荷兰,之所以被称为荷兰豆,是因为荷兰人把它从原产地带到中国。和国内常见的吃豆的豌豆品种不同,豆[
阅读全文]

小时候盼望过年,只有在过年才能有新衣服穿,有平常难得一见的美食。越稀罕的才越珍贵。随着物质的丰富,吃的喝的伸手可得。大家对过年的期盼越来越淡了。都说没有年味了。其实年味就在自己手中。
过年就是要热闹,要有年味。年味通过油炸香气不断向外扩散。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家基本不吃油炸食物,但过年是个例外,今年做了三样,重温小时候记忆,[
阅读全文]

2019年为了得大奖翻箱倒柜的写了一篇《一夜之间网红的土豆》,被圆导相中任命为豪华专列蝴蝶餐厅厅长,见《圆导,蝴蝶餐厅开张了!》。可惜一直事多和列车失联。最近菲儿天地私信城里又有美食活动。是呀,又快过年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是过年,最隆重的莫过于年菜。家乡的年菜中蒸菜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年夜饭上吃蒸菜,象征来年日子“蒸蒸日上”。
一方[
阅读全文]

时光匆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如约而至。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多伦多也经历了零下30多度的酷寒,过了大寒新春在望。已经有群友跃跃欲试开始育苗了。万物皆有时。一般作物苗期30天左右。如果没有相应的室外保温措施,太早育苗,植株在室内长得太大移不出去也是一种负担。毕竟室内温度光照条件满足不了植物开花结果的需要。植株长大不及时换盆,根[
阅读全文]

中国春节马上到了。多伦多各大超市深谙国人生活习性,大米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顿不吃饿的慌。每到春节前大米都有特价,今年也不例外。目前多伦多超市货源还十分稳定,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Omicron的大流行,但大家不淡定了。对身边的柴米油盐更多了一份关注,减价油米是各群的热门话题,今年不经意刮起了抢米浪潮。各大打折超市的购物车上或多或少都装有一袋袋[
阅读全文]

菜友们都希望自己后院瓜果累累,享受丰收的喜悦。那就种鱼刺瓜吧。绝对会让你秒变成种瓜高手,满满的成就感。
北美是鱼翅瓜原产地。奇怪的是在这边的超市从没看见过。种子还是从中国过来的。五月中上旬育苗,6月底下地。
挖了40厘米的坑,放了有机肥,骨粉,soilbooster和鸡粪当底肥。开花前是见干见湿的浇水,过了一个月就看见花开。鱼刺瓜早上开花,人工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