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追剧族,能够吸引我从头到尾看完的电视剧也不多。听说新出了个《什刹海》,一准儿是咱北京的故事,便在网上找出来看看。剧中两个人把我吸引住了:刘佩琦演的庄大爷和连奕名演的斌子。我喜欢看刘佩琦是从《无悔追踪》开始的,《大宅门》更加深了我对他的认可。给我印象最深却是一部不太知名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看连奕名的戏不多,仅仅一部《血色浪漫[
阅读全文]

在50年代回国的1600老海归中,有近300人是女性,其中约200人是跟随丈夫回国的(情愿或不情愿),二十多人出国前告别丈夫或未婚夫。除此之外,还有离婚回国的,回国结婚的,中年因各种原因丧偶的,算下来一辈子终身未嫁的不多。下面简单介绍四位这样的老海归,但千万不要妄断她们为什么回国,为什么孤独一生。
李桓英,1946年赴美,获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阅读全文]

上个星期五,为了纪念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57周年,华盛顿举办了一个画展:黑人命贵壁画(MuralsThatMatter)。Mural翻译成中文是壁画,一般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有时候大街面上的画也叫mural。然而画展的这些画都是画在胶合板上,管它们叫板画也不合适,因为中文里有“版画”,有的时候也叫板画,是另一种艺术。当初这些胶合板大部分是[
阅读全文]

整整一年以前去了趟俄罗斯,去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海外华人中很多人坐游轮去过圣彼得堡,相比之下去过莫斯科的人少多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两座不同的城市,莫斯科展现着苏维埃时代的雄伟气势,而圣彼得堡给人展示的是彼得大帝时代的辉煌。
小学的时候常跟“苏联小朋友”联欢;上中学后学习俄语,老师教我们用俄文唱《莫斯科-北京》;文革期间偷听&ldq[
阅读全文]

黑人佛洛伊德之死事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黑人维权和反歧视运动。许多产品和品牌受到波及,维护奴隶制度的人物塑像一个一个被推倒,学校和球队也纷纷改名。所以,当我看到大中华超市还在卖这种药的时候,大吃一惊。这个名字不但有歧视性,更有侮辱性。
已经建议大中华将这个药下架,不然传出去对华人的名誉和形象都不好。不管国人怎么好争斗,在这个[
阅读全文]

有两个年轻人,解放前出生,家庭背景和经历不同,解放后相遇相爱,为了爱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张堂恒,出生于一个普通职员家庭。父亲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在父亲的进步思想影响下,张堂恒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也因此而被捕。他学习认真,成绩优秀,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经济专业,1940年应聘到吴觉农先生创办[
阅读全文]

1960年大选前美国举办了第一次电视总统辩论,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与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对阵。当时肯尼迪在民调中处于劣势,但是美国人民看到了一个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候选人。尼克松在电视上显得很紧张,不断擦汗。结果,很多人改变了看法,肯尼迪转败为胜,成为美国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美国人不分党派最爱戴的总统之一。以后,电视辩论成了总统大选的一个程序[
阅读全文]

80年代、90年代在美国之音工作的员工中有两位老海归。一位叫丁耀瓒,一位叫刁开智。他们都是50年代从美国留学回国的。他们怎么回去了又在美国之音工作呢?
1948年,丁耀瓒和夫人刘懿芳在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一同赴美国深造,获硕士学位。丁耀瓒的父亲丁贵堂是原国民党海关总务司司长,1949年上海解放前准备随国民党撤离赴台湾。共产党派方毅做他的工作,劝他留下[
阅读全文]

50年代回国的1600老海归中,有十几人带着洋媳妇回国,有美国人、英国人、荷兰人、捷克人、法国人和丹麦人。张其师在伊利诺伊大学念建筑学,认识了美国姑娘JosephineWilson,以后起名叫魏励逊。结婚后生了个儿子,家庭美满,张其师也没有回国的打算。
在“积极响应”的回国浪潮中,中国建筑学元老杨廷宝和南京大学建筑系主任刘敦桢写信,邀请张其师和他的同学[
阅读全文]

早年,初中毕业,不想上高中考大学的,都选择上中专,学一门技术。北京有个航空学校,属中专,为空军培养后备人才。这个航校有个预科班,招收初中还没毕业的学生。我上初二那年,正赶上航校预科招生,我们三个班的60多男生差不多都报名了。并不是我们不想上大学,而是学校动员我们,给我们打造了一个航空梦,为祖国飞行在蓝天中是多么神圣的职责。航校对身体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