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61)牢记班主任的使命1952年我上小学一年级,懵懵懂懂,不知道哪个老师是班主任。到四年级才知道,我们的语文老师喻文惠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个子矮矮的,戴一副镶着厚厚镜片的眼镜,特别关心我们的安全。那个年代是没有家长到学校门口来接学生的。每天下午放学,班主任喻老师都要把我们送过马路,还要叮嘱我们一定要站好队,成单行,靠边走。1958年我被[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60)珍惜学生的性意识诗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言“君子”和“淑女”,还有德国诗人歌德的著名诗句:“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所说的“少男”“少女”,正是现代学校的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多数学生虽然还没有对某个特定的异性倾慕,但是少数学[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59)我教学生诵读《与宋元思书》《与宋元思书》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的《文言读本》下册第七单元的诵读课文。诵读课文的训练要求是:一、初步理解熟读成诵。二、准确、流利、读出语气。这篇课文的【诵读提示】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障(现在浙江省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文[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65)它年重会为君卜,定是春光烂漫时。1990年到海南农垦中学报到前,去北京参加全国语文教改会议。特地前往人民教育出版社拜访全国中语会会长刘国正先生和秘书长张定远先生。国正先生嘱咐我,要继续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定远先生要我一定站稳脚跟。两位先生都赞成我到大特区海南去。9月1日到农垦中学报到。赖校长尊重我的意见,我们从武汉来的老师,不论教[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30)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就像白话一样,成为现代人们的口头语。其实它是一个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宜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今天下午,一位年轻的朋友,请我去帮他接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东东,陪东东去一个咖啡店,三点半将有一位美国老师来店里教东东学习英语书写。美国小学生都是三点鈡放学,我准时在校门口接到[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64)我的同事晓星甘当我历经千辛万苦,在许多好人贵人的大力帮助之下,终于如愿调回母校工作之后,在学校安排我的住房之前,我每天要从硚口水厂路中学到武昌大东门华师一附中往返奔波。下班后,先坐公交10路,从大东门到航空路,再坐1路车到水厂路。上下班时间人特别多,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则二个多小时。没有想到,我们办公室的甘晓星老师居然与我一[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63)我的发小方容方容是我的发小。我们在老关庙小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同班同学,经常下课一起玩,放学后就各奔东西。我出校门左转,回我们李家花园;她出校门右转,回她住在首义路的家。我们读四年级时,学校搬到首义路新校址,更名为首义路小学。从学校大门出来,过马路就是她的家,她离学校近在咫尺,我的家离学校得走差不多半个小时还不止。[
阅读全文]
闲话人生(62)农垦中学的教育顾问张必锟张必锟先生是北京市著名的中学语文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文言文的特约编辑。1983年暑假,我与必锟先生在洛阳全国实验教材备课会上初次相见。我们一见如故,从此成了忘年交。1986年9月,必锟先生和我应邀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作文·汉语》(修订后为《写作》)的修订工作。我们同住该社招待所一[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58)在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话2012年11月22日上午,办公室曾主任通知我,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校长论坛》活动。到会的有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幼儿园园长、各科室主任约五六十人。上午校长发言休息时间,张局长让我点评校长们的发言并讲话。尊敬的张局长、各位校长、园长,上午好!应甘副市长和张局长的邀请,我来五指山已经一个多月了,在曾主任的陪[
阅读全文]
说三道四(29)屁大一点事那屁大一点事,几年来。一直让我耿耿于怀。2013年,我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教育局当顾问。有一天,该市市委负责管“文教卫”(文化、教育、卫生相关部门)的鈡常委,请我陪他去乡下小学进行调研。那天上午八点,他亲自开车,我们从五指山市委机关出发,很快就进入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翻山越岭,跑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到了一个位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