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3-22 05:37:33)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见志不从,敬而自行。 孝好不好?好!仁好不好?好!然而过了头,则适得其反。 上举孝廉,就有人卧冰尝粪;上好逢迎,就有人吮痈舔痣;子曰:过犹不及,是也!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21 08:11:32)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什么是贤?管仲可谓贤,伯夷叔齐亦有贤名。杀妻求降的吴起,背信弃义的张仪,一肚子阴谋诡计的吕不韦,在儒人眼里这些人可谓能,算不得贤。 人的本能是向“利”看齐的,贤而无利,人也不会自动自觉地见贤思齐。但如果大家眼里都只盯着“利”,就跟动物无异了。孔子劝人为贤,提高人格,然而,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20 06:42:02)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重义亦是一种利——精神之利,给人一种快乐而骄傲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非常厉害的,它可以使阿Q誓死如归,“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义与利之争从古至今,“义”从一边倒优势,一点一点让步,“利”从可耻地位,不断上升,最终达到某种平衡之后,在平衡线上下波动。短时期平衡或被打破(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19 06:04:31)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之道好不好?好!然而问题也出在这里,“忠恕”二字,从根儿上把自己固定在“顺从”的立场上,最大的荣耀是尽忠而死,死谏,死节,死忠,反抗则是大逆不道。 只讲“忠恕”不讲“真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18 05:22:49)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观其行,他还是很想有位的。如果说“子见南子”还属迫不得已之举的话,那么“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就有点迫不及待了,两次都是子路出来当面诘问。要说“直”,还是子路,他把孔子说的话全100%当真了。 孔子在鲁做过大司寇,后来受到排挤,而不得不周游列国。为什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17 06:13:15)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一言以蔽之,以“礼让”为国不行! 人是群体动物,争是本性。 古有炎黄之争,商周之争,后有虎狼之邦吞并六国,之后是楚汉相争,待胜为王,然后讲礼让。 和平时代,明争暗斗,权力角逐。 即使民主社会,照样左右争权,你死我活。 礼让为国,乌托邦之想。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16 08:13:36)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如果其根本的话,“行”必有其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其“利”。 拿孔子之学来说,行仁义礼之目的是成为君子——孟子升级为“仁者无敌”。绿林高手想天下无敌一统江湖;儒林高士想的是“平天下”,着眼点不同罢了。 佛家大慈大悲,看似无利可图,实为追求终极之利——脱离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15 05:58:02)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常人同时怀德” 怀德、怀土、怀刑、怀惠,人皆有之,所怀比例不同罢了,不怀恵的人只怕无有,怀邢也可能是为了对付异己。 一人之言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如子见南子,可以说孔子怀的是德——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亦可以说怀的是恵——走后门。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14 08:33:37)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不刻意强为,不故意不为,怎么合理怎么做。问题在“义”字,怎样算正当?怎样算不正当?孔子之义,墨子非之;孟子之义,庄子非之。“适”“莫”“义”都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关键在“标准”。 “仁”——人类发展大趋势。“天下大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13 06:07:03)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把志、道、禄统一到同一方向——禄在其中矣,只是更强调“志于道”。这基本上符合人的心理。后儒多用此言来自我开解,俗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儒者吃不到葡萄,说苦才有味。中华文明遂沿着味苦的方向发展——即志于道。 基本上与孔孟在同一时期,希腊诸哲也面对类似的问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1]
[42]
[43]
[44]
[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