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5-08 07:39:3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夏曾说,“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傲得了不得!是以孔子诫之,不要自以为了不起,那是小人习气。 上海流氓大亨曾经说过,人才有三等,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子夏正是第三类人。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7 06:39:41)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之道,譬如北辰,可望不可及。子之道,经过2500年,历代仁人志士的努力,到今天还是相差很远,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想可,作为实践目标则错。 冉求委婉地指出,老师的大道理好是好但无法实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可能他也之道自己“力不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6 04:42:05)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改其乐”,所乐何事?朱熹说,“今亦不敢妄为之说。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能而竭其才,则庶乎有以得之矣。” “学者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束箍了学者的是也和思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6 04:42:05)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改其乐”,所乐何事?朱熹说,“今亦不敢妄为之说。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能而竭其才,则庶乎有以得之矣。” “学者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束箍了学者的是也和思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5 06:54:38)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简单地说,就是命该如此。命定论由来已久,“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诗经》; 命定了就不能改,“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苏东坡《满庭芳》。 命是谁定的呢?是上帝——不是西方的那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4 07:59:11)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不去;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生气地说,“你想当官,想疯啦?!” 后儒能把这两件事都往好处说,圣人厉害,跟好人坏人一起混都没事,所以可以去;闵子骞有见识,有自知之明,所以不去。 我认为,孔子太自信,而闵子骞太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3 07:49:36)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孔子把从政当官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实际上,像子路这种个性的人是不适合当官儿的。子路个性果而直,适合跟侠义之士在一起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2 07:29:59)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这正是儒家所要追求的;推想一下,孔子当然比颜回更好,五六个月不违仁?具体多长时间不必讲了。问题是为什么要成仁?
有人会说,成仁即是目的。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仁”最后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01 07:02:13)
子谓仲弓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对冉雍评价相当高,说他,“可使南面。”而实际上,他只作了季氏宰,即总管。后儒都说是大材小用,实则非也。人家看重的是他的诚——做事尽心尽力,毫不藏私。 君子是好人,但君子为官,并不一定是好事。如孔子为大司寇摄相事,因堕三桓城墙,弄得鲁国政坛沸沸扬扬,结果他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4-30 07:19:40)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干工作得报酬,自食其力,理所当然。孔子有教无类,但束侑必收,经济上独立了,精神上才能真正独立。自孟以降,儒者越来越好仁之高骛义远,并成为一大趋势。这种趋势过度发展,就成为空谈,如魏晋玄谈。 值得一提的是孔门高弟之一子贡后来经商成了大富翁。可见孔子本人教书育人,并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