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6-07 05:58:5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以及后儒说,“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这些都是移情心理,爱屋及乌,恨屋亦及乌。我相信,如果先告诉孔子是韶,后给他演奏一曲郑音,他也会喜欢。 音乐都是乐师所作,乐师所奏,中间还可能有滥竽充数者。&l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06 06:34:42)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认为,普通人服从君子,君子服从仁者,仁者服从圣人。这是儒家之根本,按此礼行事,则万事大吉。而神、战争、疾病是变幻莫测的,虽圣人,也影响不了天,故须谨慎,对神要敬而远之。 孟子觉得“譬如北辰,众星共之”有点虚,他说“仁者无敌”,无敌成了仁者属性之一。 如何成为仁者呢?功课就是“修治平”。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05 07:14:4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人都活在自己围城里,想出来而又出不来,圣人亦然。如孔子真想求富贵,凭他的智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他所追求的是“君子”。仁义礼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三十而立。”其中包含思想观念之立。走“君子”之路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04 05:53:47)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微生亩曾问:“丘何为是栖栖者与?”直说就是,“您这么大学问,到处说人家这不好那不对,怎么自己找不着工作呢?”以孔子的智慧,当然知道很多人这么想,只是不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03 05:35:16)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饱与不饱,本人知,外人岂知??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对酒当歌,泪洒长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气短,
初闻涕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惊喜欲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02 05:18:4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解字:“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 启、发,反、复,孔子教学之经验总结是也。“复”,我认为是“启新”,新的起点,再启、发,反、复,如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01 07:08:00)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说白了就是,我可不是为了钱,但也不能白教。 孔子自食其力者也;曾子、孟子都靠人养,还觉得给人家好大面子——吃你,是看得起你。 圣人也得吃饭,孔子之教本是基于实际的,但自孟子始,儒学走上精神高大上之路,“仁者无敌”,实是精神胜利法之最高境界。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6-01 07:07:59)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说白了就是,我可不是为了钱,但也不能白教。 孔子自食其力者也;曾子、孟子都靠人养,还觉得给人家好大面子——吃你,是看得起你。 圣人也得吃饭,孔子之教本是基于实际的,但自孟子始,儒学走上精神高大上之路,“仁者无敌”,实是精神胜利法之最高境界。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31 06:06:15)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此句朱熹的解释一直被当作正解:“志于道,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如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据于德,据者,执守之意。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依于仁,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5-30 05:23:59)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志向大——周公之道;才学高——弟子三千;而到老一事无成,回溯栖栖往事,心犹在,力已衰,故有此一叹。“甚矣吾衰也!”比“逝者如斯夫!”更多一层无奈。 另: 同样是老,杨振宁就比孔子放得开,老杨才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不过是知其不可为而说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