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12-14 06:02:39)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孔子三番五次兴叹,“莫我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知我者,其天乎!” 实际上,时人还是了解他的,晨门都知道他的思想在当时社会情形下行不通,更何况大夫、君王。这就好比一群人沙漠中迷了路,需要的是水,而你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13 06:35:02)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斯言与说长沮、桀溺之言有矛盾,暴露出孔子的内心冲突——即明知不可为,又要为之又想逃避。可以说,儒家思想本身并没有处理好入世与出世(或者说精神与实际)之矛盾问题。辟世者如伯夷、叔齐,追求精神高尚,结果人饿死了,连圣人也只是说说而不学他们的做法&md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12 06:43:01)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事在人为,命运须自己把握,如商鞅三说孝公,知用也;曹操败求关羽,识势也。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俊杰;咬定青山不放松者是清流;言命叹遇者——“古来大才难为用”;撒手不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11 06:43:03)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门弟子三千,最得意颜回,然知心者唯子贡。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回也,不愚。”颜回老实聪明是个好学生,然总是老师说什么是什么,也让老师觉得没意思。孔子跟子贡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r[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10 06:08:51)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此乃“过犹不及”思想在社会公德领域之应用,过则无以报之,孔子不走极端明矣。后儒化过犹不及为中庸,又将其解释为“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言之凿凿,实则过犹之至。 孔子言直——“直在其中矣”,同样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09 05:39:05)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马岂有德哉?斯言已近哀鸣!孔子自觉有千里马之力与周公之德,应有木铎之功,而现实却是去卫灵公、遭桓司马,困陈蔡之间,满面沧桑一事无成归鲁,心里落差太大,又不好在学生面前表露,只好用此近乎荒谬之喻自解自慰。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08 06:30:15)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微生亩两问意在讥嘲孔子,你不是本事大吗?见谁给谁讲课,怎么会找不到工作,难道只耍嘴皮子吗?此言正戳孔子的软肋,他勉强自辩“非敢为佞”而对"栖栖"无语。试想孔子推崇的伯夷叔齐,人家自己不想当官,而孔子想参政施展抱负。 子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07 04:29:32)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孔门七十二贤人,而能人寥寥,这是“君子不器”的教育方针之直接后果。以子贡为例,子贡出使,展现纵横之才。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显然不是鼓励。 孔子有教无类,可谓进步,然不因才施教,限制个性发展,贻害便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06 05:23:0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朱熹解说,“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这是先把孔子定为圣人,然后说圣人说的都是箴言。此种逻辑实际是先入为主,乃偏见。 孔子以知礼得名,特别是夹谷之会礼却齐侯,风光到顶峰,他复礼的信心也大为膨胀,之后礼堕三都,结果失败,他受到排挤,不得不出走。但他仍然信心十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05 07:33:41)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孔子易方人。 说管仲之长——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道管仲之短——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荷蓧丈人“方”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曰:“隐者也。”足见孔子之心胸包容;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更见孔子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