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如果你不是基督徒,那你不知道葡萄牙的圣城法蒂玛(Fatima)没什么可奇怪的。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那你连法蒂玛都没听说过,你就应该脸红了。这个不为人知的圣城虽然没有圣城耶路撒冷和罗马名气大,也没有西班牙因圣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而兴起的朝圣之路,但它今天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却是响当当的,因为这里是圣母的显灵地。 从科英布拉到法蒂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在葡萄牙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哪个城市是最有“文化”的?不是第一大城里斯本,也不是第二大城波尔图,还不是第三大城布拉加,而是第四大城科英布拉(Coimbra)。这从葡萄牙的一句谚语中便可得知:“在里斯本享乐、在波尔多工作、在布拉加祈祷、在科英布拉研究学问”。为什么介于里斯本和波尔图的科英布拉会成为葡萄牙王国的“书香之城”呢? 因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很多人都知道,当古罗马人势力撤出伊比利亚半岛后,接管这片土地的是日耳曼人中一支的西哥特人,他们在半岛上建立了一个持续3个世纪的西哥特王国。不过,在西哥特人到来前,伊比利亚半岛的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已经被三股势力所占据,他们就是罗马眼中的蛮族阿兰人、汪达尔人和苏维汇人。 分布于今天大高加索山以北以及黑海和亚速海以东一带的阿兰人长期以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一次的葡萄牙之行,我们对位于特茹河出海口的里斯本和位于杜罗河出海口的波尔图印象并不好。两个城市都不整洁,也不亮眼,到处充斥着帝国衰败的迹象。第二次的葡萄牙之旅,我们对从里斯本到葡萄牙最西南端的圣文森特角的大西洋海岸印象仍然不好。一片片的荒草地和了无人烟的地带,让我们觉得葡萄牙跟它“欧洲的船头”的称呼很不相配。可是,当我们从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我曾去过法国大西洋岸边的三个重镇,它们分别是被誉为“法国第一海岸”的埃特勒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勒阿弗尔和大航海时代航海家最理想出发港的翁弗勒尔。虽然这些小镇都因各自的风采而在历史的史册上留下了脚印,但它们在历史中的“咖位”,没一个比得上葡萄牙大西洋岸边的萨格里什(Sagres)和拉各斯(Lagos)。因为这两个地方是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翻开伊比利亚半岛地图,你会发现,相当于5.5个浙江省面积的这个半岛只“居住”着两个国家,即西班牙和葡萄牙,但西班牙的国土面积却差不多是葡萄牙的5.5倍。这看起来有点儿不合理,但如果从葡萄牙因西班牙而“生”,也因西班牙而“死”的角度来看,这又很合理。 不管今天葡萄牙的版图合理不合理,包括西班牙在内的人们都得承认,曾经的葡萄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在基督教的世界里,有三大圣城。除了尽人皆知的耶路撒冷和罗马外,还有一个就是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deCompostela)。因为“身着”圣城的锦缎外衣,所以这三个圣城千百年来都吸引着无数基督徒前来朝圣,从而诞生了经久不息的朝圣之路。而去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朝圣之路(CaminodeSantiagodeCompostela),不仅被拍成了大热的电影《朝圣之路》(TheWay),[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15世纪萨拉曼卡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我们应该毫无疑问地确信,我们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碰上的任何有纪念意义的事物都与罗马相关”。或许有的人觉得这位教授的结论太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从古罗马人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从各方势力中逐步接手伊比利亚半岛后,他们的确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让半岛如沐春风。虽然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占领半岛的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在文化大熔炉的西班牙,有很多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比如“三教合一”都城的托莱多和女王加冕地的塞哥维亚。除了这两座古城外,还有一座古城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它就是有着“黄金之城”美誉的萨拉曼卡(Salamanca)。 位于梅塞塔高原上的萨拉曼卡之所以被称做“黄金之城”,是因为城中建筑采用了本地独特的红金岩做建筑材料,因而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如果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有两个“哼哈二将”,那应该是其南面的托莱多和北面的塞戈维亚(Segovia)。这两个城市距马德里都不到100公里,人口也都不超过10万,而且老城也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虽然今天托莱多和塞哥维亚的名气和地位都不如马德里,但在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国王,也是开启人类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查理五世之子菲利普二世于1561年将王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