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勇闯黎巴嫩(3)-中东小巴黎

(2023-04-11 17:04:02) 下一个

善于航海、经商和手工业,还一度成为地中海海上霸主的腓尼基人,因发明了世界字母之源的腓尼基字母而永载史册。虽然他们创造出的腓尼基文明不能跟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站在同样的等高线上,但他们的故土,有着5千年历史,在很多人眼中是是非之地的黎巴嫩却仍然值得我临时起意去拜访。而我临时起意的原因,正是因为黎巴嫩是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母帮腓尼基人的所在地。

相比于被古希腊人称作“紫红色国度”的腓尼基,黎巴嫩的国名则来自腓尼基语,意思是白色,因境内黎巴嫩山白雪皑皑的顶峰而得名。这里不仅诞生了纵横地中海的腓尼基文明,也有被写进古希腊神话中的浪漫传说,还历经了古埃及帝国、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八大帝国的统治和洗礼,更有“中东瑞士”的美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不仅是地中海东岸最富庶之国,也是中东的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还是阿拉伯世界里最世俗的国家,首都贝鲁特更被称为“中东小巴黎”。

贝鲁特

贝鲁特

贝鲁特

那么,为什么贝鲁特会被称为“中东小巴黎”呢?

这一定跟法国有关。法国的“手”伸得这么长,要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下半年的十字军东征开始说起。在历时近2个世纪的时光里,欧洲对圣地耶路撒冷发动了9次十字军东征,很多时候十字军东征都由法国主导,而黎巴嫩是十字军的必经之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十字军在包括黎巴嫩的土地上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和的黎波里伯国。这是法国人第一次见识到黎巴嫩所在地的黎凡特地区的富庶。

到开启了法国文艺复兴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时,整个黎凡特地区已落入了奥斯曼帝国手中。在弗朗索瓦一世执政的年代,执掌奥斯曼帝国帅印的正是把帝国推向鼎盛的苏莱曼大帝,而欧洲除了弗朗索瓦一世外,还有一个比他名声更大的君主,这个君主就是揭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大幕的查理五世。雄心勃勃的查理五世一心想统一欧洲,清除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因此弗朗索瓦一世和苏莱曼大帝都成了他的“拦路虎”。为了自保,弗朗索瓦一世开始跟异教徒苏莱曼大帝苟合,共同对付查理五世,使查理五世所在的哈布斯堡王朝陷入了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两线作战的困境。

贝鲁特

贝鲁特

贝鲁特

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结盟的结果是双方于1535年签订了“特惠条例”,法国获得了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政治、宗教和贸易特权,这开启了法国将自己势力渗入到奥斯曼帝国深处的续篇。当奥斯曼帝国逐渐由盛转衰时,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权利却进一步扩大,它充当了帝国境内所有天主教徒的监护人,并借着这样的机会,开始在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大规模渗入黎巴嫩所在的黎凡特地区。到18世纪中叶,法国和黎凡特的贸易量占到了整个欧洲和该地区贸易总量的一半。在此期间,欧洲无数传教士来到黎巴嫩,在这里兴建教堂、慈善机构和学校等,法王路易十四更是宣布黎巴嫩境内的马龙派天主教徒受到法国保护,马龙派成了法国在黎巴嫩的代理人。

但这并不代表法国在黎巴嫩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它的“死对头”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死对头”俄国都对黎巴嫩虎视眈眈。英国在16世纪逐渐崛起后,也跟随法国的脚步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特惠条例”,开始染指中东,与法国争夺黎巴嫩,后来俄国也加入了争夺黎巴嫩的斗争中。在18世纪下半叶发生的第五次俄土战争时,俄国舰队远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攻占贝鲁特达五个月之久,胜利后俄国宣布对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所有东正教徒拥有保护权。曾经在黎巴嫩“一枝独秀”的法国祸不单行,在178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这给了英国天赐良机,趁机排挤法国在黎巴嫩和中东的势力,培植自己的代理人,即使被称为“世界军事史上最优秀军事家之一”的拿破仑亲自率军前来,也无济于事,英军联合奥斯曼帝国把拿破仑打了个大败。

贝鲁特

贝鲁特

贝鲁特

别看英法在黎巴嫩都有自己的代言人,对奥斯曼帝国也可以“吆五喝六”的,但黎巴嫩的掌权人还需要奥斯曼帝国任命,毕竟奥斯曼帝国名义上仍然是黎巴嫩的宗主国。在拿破仑欲占领黎巴嫩时,执掌黎巴嫩大权的是一名基督徒,名为巴希尔二世,可他的顾问却是穆斯林,亲家也是穆斯林,这个亲家就是开创了埃及阿里王朝的阿里。

阿里在1830年对他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发动了第一次土埃战争,胜利后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地收入了埃及版图内。巴希尔二世觉得“背靠大树好乘凉”,于是跟阿里学着进行改革。除了在腓尼基城邦西顿(Sidon)的原址上兴建兵工厂等外,还公然宣布黎巴嫩山是“阿拉伯人的中心”。这一下子惹毛了基督徒,也给了英法借口。两国在奥斯曼帝国的默许下,宣称保护基督徒,在1840年把舰队开进了西顿,巴希尔不得不灰溜溜地下台。此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早已结束,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8年后将掌管法国政权

贝鲁特

贝鲁特

巴希尔下台后,英法以贝鲁特和大马士革的公路为界,开始瓜分黎巴嫩。法国支持的信奉天主教的马龙派分得了黎巴嫩北部,而英国支持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德鲁兹派分得了黎巴嫩南部。可是南北两区都杂居着大量的基督徒和穆斯林,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根本不可能让南北两方都安于现状,何况拿破仑三世一直梦想着建立法国控制的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和叙利亚在内的“大叙利亚”地区。这个“大叙利亚”地区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是一体的,持续了300多年,法国的胃口真够大的。

1860年马龙派和德鲁兹派发生了激烈冲突,拿破仑三世借机派7千名法军在贝鲁特登陆,进入了黎巴嫩和叙利亚,英国立刻抗议。羸弱的奥斯曼帝国搞不定英法,只能于次年宣布,把黎巴嫩的版图缩小,并承认其成为自治省,自治省的行政长官必须信奉基督教。新的黎巴嫩版图包括贝卡谷地、黎巴嫩山区和西顿,它们组成了“黎巴嫩山”。这似乎是法国的胜利,但在随后的1870年,法国便卷入了普法战争的泥淖。失败后的法国元气大伤,不得不依靠英国去对付德国。“拿人的手短”嘛,法国只好在黎巴嫩以及中东地区对英国让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这个时期的法国,对黎巴嫩只能用“望眼欲穿”来形容,爱而不得的痛苦只有法国能体会到。

贝鲁特

贝鲁特

贝鲁特

对黎巴嫩真真切切的爱,让法国终于等来了机会。一战爆发后,一直受英法“夹板气”的奥斯曼帝国站到了英法的对立面阵营里,黎巴嫩亲法的基督徒和亲英的穆斯林也加入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斗争。一战结束后,站错队的奥斯曼帝国成了被英法等国瓜分的对象,黎巴嫩更成为了英法争夺的目标。就在奥斯曼帝国投降后不久,攻占了巴勒斯坦的英军从南部进攻黎巴嫩,而法军则在贝鲁特登陆,挺进黎巴嫩腹地,最后两国于1920年最终确定了托管范围:约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归英国,而黎巴嫩和叙利亚归法国。至此,历经几千年繁荣富庶的黎凡特地区被这两个世代冤家瓜分完毕。

成了法国殖民地的黎巴嫩,并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黎巴嫩,它还包括叙利亚的一部分土地,这让原黎巴嫩的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倍,同时种下了独立后的黎巴嫩和叙利亚冲突的毒苗。从这时起,黎巴嫩的土地开始真正染上法国的色彩,而成了新黎巴嫩首府的贝鲁特印有的法国色彩最为浓重。法国用巴黎的模样建设贝鲁特,最终让它博得了“中东小巴黎”的美称。

贝鲁特

贝鲁特

我不知道那时的贝鲁特是不是跟今天的巴黎很相像,但我知道,二战期间贝鲁特和整个黎巴嫩曾被纳粹德国占领,之后黎巴嫩被法国托管。我还知道,虽然黎巴嫩于1943年宣布独立,法国军队也在3年后全部撤离,但黎巴嫩的繁荣富庶却没有离去。可是,被形容为“一只脚穿着镶珠宝的便鞋驻足在阿拉伯,另一只脚穿着莫洛布拉尼克的黑色高跟鞋扎根在西方”的黎巴嫩今天却是满目疮痍。曾经叱咤地中海的腓尼基文明飘远了不说,就是近代醉倒在地中海恒古不变宁静中的黎巴嫩也消失不见。这个中东地区唯一一个没有沙漠的国家;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上午滑雪,下午到地中海游泳的国家;这个境内一半女人穿比基尼、一半女人蒙面纱的国家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境界呢?

这都得归功于1975年的内战。内战的爆发,其直接原因是基督教派和穆斯林教派的冲突,而背后的原因则是黎巴嫩“长”得太好,因而被太多人惦记。黎巴嫩面积跟天津差不多,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500万,但它自古就扼守着亚欧交通战略要道。它的西面濒临地中海,南面接壤以色列,东面和北面则被叙利亚环抱。这样微妙的地理位置注定会让黎巴嫩成为“抢手货”,也注定会让它成为“四战之地”,而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存的特征正好给政治纷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口实。

贝鲁特

贝鲁特

贝鲁特港口

这场内战持续了15年,打得黎巴嫩百业凋零,很多地方都变成了一片废墟。叙利亚在内战的第二年就开始在黎巴嫩驻军,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利用黎巴嫩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以色列也不消停,除了在1978年入侵黎巴嫩外,还在1982年对黎巴嫩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旨在驱逐叙利亚驻黎巴嫩的军队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而被伊朗资助的黎巴嫩大名鼎鼎的真主党也在这一年成立。内战结束后,以色列控制了黎巴嫩的南部,而叙利亚控制了黎巴嫩的北部,黎巴嫩被它的两个邻居瓜分了。

可这并不是黎巴嫩动乱的终点。真主党在内战结束后开始频繁袭击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占领区,并在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占领了该地区。2005年黎巴嫩爆发的雪松革命更让黎巴嫩雪上加霜,示威者要求叙利亚军队全部撤出黎巴嫩。最后叙利亚迫于国际压力,结束了对黎巴嫩长达30年的占领。这还没完。当叙利亚军队离开后,真主党第二年又跟以色列爆发了冲突。第三年黎巴嫩军队袭击了黎巴嫩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第四年黎巴嫩再次爆发了内乱,这次内乱被认为是黎巴嫩自内战结束以来最糟糕。好不容易消停了10几年,谁知道,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于2020年发生了国难级的港口大爆炸。这场灾难除了导致无数人死伤之外,还导致了30万人无家可归,该爆炸被记者称之为“黎巴嫩的切尔诺贝利核灾”。

贝鲁特

贝鲁特

黎巴嫩的这些苦难是谁造成的?那些装成小白兔的国家个个有份,法国也不例外。虽然1975年后出生的很多黎巴嫩人都很倒霉,没能赶上黎巴嫩的盛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黎巴嫩人仍然摆脱不了法国对黎巴嫩的巨大影响。在法国殖民期间,黎巴嫩是中东最早对外开放的国家,也是中东第一个拥有宪法和第一个拥有法律学校的国家。它的首都贝鲁特,更受到了法国的深刻影响。

在2020年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立刻中断假期,介入黎巴嫩事物。在他视察贝鲁特爆炸现场时,贝鲁特民众居然喊出了“黎巴嫩是你儿子,你不能不管”的口号。这些人不知道,也许法国就是“贼喊捉贼”的凶手之一。不管法国是不是贝鲁特港口爆炸案的幕后真凶,我们都从贝鲁特开始,去寻找腓尼基文明失落的诗篇,去探索黎巴嫩这个中东地区的另类,也在地中海的落日余晖中去品味贝鲁特这个自由开放的“中东小巴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fang' 的评论 : 谢谢你的补充。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1976年马龙派在黎巴嫩巴勒斯坦集中营和以色列一起对难民大屠杀。遇难人数大约在762人至3500人之间。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曌' 的评论 : 谢谢指正,你说的对,拿破仑三世是1948年上的台。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曌' 的评论 : 是吗?我只知道1798年拿破仑攻占埃及后想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当他直逼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时候,被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的联军打得大败。如果你说的是对的,谢谢补充。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niu' 的评论 : 是呀,法国对黎巴嫩有很大的影响,今天很多博物馆的解说词都是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
回复 悄悄话 两国在奥斯曼帝国的默许下,宣称保护基督徒,在1840年把舰队开进了西顿,巴希尔不得不灰溜溜地下台。此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早已结束,掌握法国政权的是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

——~~~~~~~~~~~~~~~~~~~~~~~~~~~~~~~~~~~~~~~~~~~~~

是七月王朝,拿III 是 法第二共和国掌的权。
回复 悄悄话 好像拿破仑出征埃及,有道访了黎巴嫩,回法后就搞了政变称帝。
ahniu 回复 悄悄话 还是法国人的功劳。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dirk' 的评论 : 如果你从头到尾看完我的游记,就不会下这样的结论,谢谢。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百度 & Wikipedi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