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 or One Life

唯读书与写字不可辜负
博文

 我看的是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第1版,1996第3次印刷的版本。豆瓣上爱伦坡有109条,也就是有109种出版物,可惜没有这个版本,故特地列明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萧伯纳曾说:“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前两周看了一本短篇小说集《DarkWoods》,作者:CateKennedy。  CateKennedy是澳大利亚女作家,在澳洲得了不少奖项,也出了长篇小说和诗歌,但她还是以短篇小说为主,也曾在《纽约客》上发表过文章,如收录在本书中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今天知道了一位爱尔兰女作家ElizabethBowen。
  本来是在网上搜索GrahamGreene的一本小册子《WhyDoIWrite?》,这书是格林与两位名家ElizabethBowen和V.S.Pritchett谈写作的对话录,1948年初版。我想应该会很有趣,想运气好可能在网上搜得到,后来发现作者署名为ElizabethBowen,全名叫《WhyDoIWrite?:AnExchangeofViewsbetweenElizabethBowen,GrahamGreeneandV.S.Pritchett》(1948)
  兴趣便随之转移到这位女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08 06:03:43)
福克纳的书已经读了: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喧哗与骚动》
《我弥留之际》
《押沙龙,押沙龙!》
《八月之光》 今天开始看《去吧,摩西》,看完后,福克纳就算告一个段落。其实,关于斯普诺斯家族的三部曲也可以看。不过,算了,今年我的主要目标是看短篇小说。 关于福克纳,可以说的太多,已经说得也太多。没有新意,我也就不再重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2-25 14:28:14)
每年二月份总不会有片荒之虞。这个月看了以下电影:《灾难艺术家》
你非常认真地做一件事,可是在别人的眼里却只是个笑话。
可惜,结局却拍成了励志片。《三块广告牌》
好是好看,但我没有想说的。《方形》
虚伪,再揭露也是看虚伪。《佛罗里达乐园》
并没有真正拍出那种底层的绝望与残酷。这个女孩算是有个快乐的童年,这个妈妈更不值得可怜。《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花了一天时间,在孩子、家务事不断地打扰下,断断续续地读完了。  这是一个西方中产阶级的标配。丈夫有份体面的工作,妻子从前也是白领,婚后,有幢大房子,有几个孩子(苏珊和马修有四个)。妻子辞职回家,当了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福克纳说他每天深夜开始,一直写到凌晨四点,如此持续六周,写完此书,发表时一字未改,而当时,他白天还在一家发电厂工作。此书发表于1930年,福克纳三十三岁那年。标题“我弥留之际asIlaydying”这句话,出自于荷马史诗《奥德赛》里的一个典故。尤利西斯在冥界遇到阿伽门农的鬼魂,阿伽门农的鬼魂对他说了自己被杀经过,他说:在我弥留之际,那个长着狗眼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很久没读海明威了。这几天无事重温,《雨中的猫》是我读来很有感觉的一篇。故事极简,英文只有1161字,译成中文,估计也只得2000来字。说的是:一个下雨天,在意大利的一间旅馆里,有对美国夫妇。丈夫靠在床上看书,妻子站在窗前,看见外面有只猫在桌子下躲雨。她心疼那只猫,下楼去捉。旅馆老板差侍女给她打伞。猫没找到,她回到房间,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18-02-03 05:32:13)

今天周末,一口气将一月份的阅读与电影全贴完。突然发现这个月没看什么电影,净看书去了。除去伍迪·艾伦的那部老电影,就只看了这部。这电影好看主要是因为创作方式,全部是画成的,而且风格还是梵高的印象派。至于内容,就没有新意。不过是借由邮局局长的儿子送信,让梵高周围的人将自己认识的梵高说一遍,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梵高。实际上并没有,还是各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总算开始读福克纳了。先从短篇小说开始,但我对自己说一定要读完他所有著名的长篇。毕竟他最有才华的是他的长篇小说。这个二月份就与他为伍,体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南部生活。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有几篇写得很好。有些句子,我真佩服作者是怎么想到的,我要能做到,文章肯定会比现在上一个台阶。 有几篇不知所云,我觉得是翻译出了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