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21-11-06 12:51:58)

我小的时候跟着幺姑在归元寺住了四年。那时候庙里没几个金匾题字和募捐箱,就连大殿的菩萨罗汉们都是土头土脑的乡巴佬模样。僧人没有手机和手表,除了劳作就是念经,诵经声像是对佛祖叨念,嗡嗡嗯嗯的声音从寺院的屋瓦墙檐攀上半空,风一吹就听不见了。 我跟着幺姑的时候,她大概50岁出头,方方的下巴,炯炯的眼神。身材比寻常女人高大,性子更是耿直,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78.茉莉的噩梦 红色的高塔,塔下的厂区一片荒芜。从围墙上能辨认出织梦图标,半边破损耷拉在风中。厂区大楼是大火焚烧后的景象,楼道坍塌很久,原来的窗户玻璃全破了,黑色的口子像被挖空的眼眶。成群的野猫们在荒废的回廊里转来转去,有的蹲着发呆,或是舔弄毛发,几只打斗追赶着,一只瘸腿猫东躲西逃,它被逼上高台,顺着倒塌的旗杆走了几步,三只脚摇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0年8月6日,看到许鞍华导演的电影《第一炉香》放出来的首批剧照,在网上发了两句感慨:“一看服装道具,就知道肯定砸了。味道完全不对。”电影是影像艺术——剧照好,电影未必就好,但剧照不好,电影一定不好。 前晚去影院看了《第一炉香》,走出来时心里很平静,没有一点义愤。顶多,也只有一丝诧异。电影拍得坏不奇怪,奇怪的是坏得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文字来源:印客美学 艺术家有多喜欢“荒诞”? 回顾整个艺术发展史,荒诞派艺术自诞生起就从来没有消失过,哪怕自身处于低迷期,也一直受到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宠爱”。 比如当代较火的荒诞风插画、荒诞派电影等,虽然内容不是纯正的荒诞派艺术,但也都蕴含着荒诞的艺术内容。 之前,豆瓣爆火的魔幻标语口号:“祝你不止生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从来都不缺少“疯女人”的形象。 但究竟是谁在制造了她们?她们为什么会被厌弃?她们又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发出了什么样的挑战? 韩江的《素食者》中,就讲述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以下改编自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写作》:我想讲一个我曾告诉米歇尔·波特的故事。她拍了一部关于我的电影。当时,我处在一种可称之出神的状态,住在一间连着主屋的小房子里。我当时孤身一人。我等着就以那种出神的状态等待着米歇尔·波特。我经常像那样独自待在平静而空荡荡的场所。很长一段时间,就在那一天的寂静中,我突然在很近的墙上看到并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感恩生命,感恩相遇,感恩有缘,感恩有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10月7日,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得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对殖民主义文学写作的影响,对难民在不同文化大陆之间的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76, “她不是已经稳定了吗?怎么忽然又爆发了?”一直站在旁边的云师姐看着歇斯底里又哭又笑的安婧,一扫平日的淡定,焦虑的问。 “怕就怕的是她的心脏有问题,如果现在送去医院也许还有救。” “不行,绝对不能送她去医院。”云师姐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就医的提议。 “她的脉息不弱反强,血压也很高,只怕已经到了极限。”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74 一束束蓝色和金色的光在舞蹈,像是交互缠绕的火苗,时明时暗的色彩膨胀着,收缩着,扩张着,震动着,永恒地衍生和变化,幻化成了一束束花朵,一剪剪图案,一些说不清形状的结构,深邃如万花筒般的能量。紫色球体带着斑斑点点的白霜疯狂的涌现,它们快速侵占她的思绪。她忘记了雷洛,也无力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她的大脑在上帝视角前,只有蜂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