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年时代(一)
初中毕业后,部分启东同学回启东县了,因为启东县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一般具备初中文化的人回到家乡可以混个公职,或上个师范学校进修一下当个小学教师,至少可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有部分同学继续留在崇明县参加高中升学考试,他们基本上都考取了崇明中学和民本中学。当时崇明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民本中学在崇明县也是一所不错[
阅读全文]
我的少年时代(三)
我们这一届一共招收了150名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班级,我和王正都分配在丙班,全班有50个同学,年龄参差不一。因为都来自农村的缘故,大同学比较多,甚至有个别看起来像大人了,也有极少数比我小的。其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来自我们启东县,我们和少数本地寄宿生,由于两地的风俗习惯、语言完全相同,所以两地的同学之间相处的非常融洽[
阅读全文]
我的少年时代(二)
回到老家半个月以后的一天,我骑着脚踏车去镇上玩,我们小学时几个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大家似乎都长大一些,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前途来了,担忧着能否继续升学读书,他们都是镇上比较富裕的商家子女,读书似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我当时倒没有此担心,因为我认为考试很成功,升中学问题不大。但我从小就不喜欢张扬,不会在小朋友面前流露出[
阅读全文]
我的少年时代(一)
我小学毕业以后,仍然是一个很幼稚天真的孩子,还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干,唯有读书是我的天职,没有任何杂念。但是,那个时候,我家乡的文化教育比较落后,整个县只有两所中学(启东中学和大江中学),因此,当时家乡的许多学生都去同省的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崇明县报考中学(全县有十来所中学),虽然我从来没有过这个考虑,但命运之[
阅读全文]
老朽多年没有如此激动,兴奋过,您们看过我的第一篇文章“我的回忆”知道,这实际上是“我的回忆”的前言,从前言中知道我撰写“我的回忆”的初衷,一是充实我的晚年生活,二是给我的后人看的。可是,就在感恩节里,我的儿子带着我的两周岁的孙女(还有一个才十个多月的孙子由我儿媳妇带着他去了他外婆那里,平时孙子白天由我们照顾的)来看[
阅读全文]
我的童年时代(六)
我又很快在老家距家1.5公里的育才初级小学读三年级,班主任与我家还有点亲戚关系,是一位很敬业的年轻男教师,叫Xz'g。尽管我是土生土长在家乡,但我在上海读了二年书以后,我的同学和家乡的所有人都叫我“上海人”,因为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讲“上海话”,但我与他们都相处的很好。不久,我在那里发现比我低一年级的班级里也[
阅读全文]
我的童年时代(五)
在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又一次将我带到上海,这时我的父亲已调到南市区私立两江中小学(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的分校)总务科工作,这所学校所设的班级从幼稚园直至高三都有,我很容易进入了一年级的学习。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很年轻漂亮的音乐女教师,叫薛映梅,她能歌善舞,每当她与一个体育男老师在课余时间在大厅里跳舞的时候,总有围[
阅读全文]
我的童年时代(四)
在七岁那年的秋天,母亲第一次带着我去上海看望父亲和哥哥,当然也看望被扫地出门来到上海的外公外婆和在上海工作的三个舅舅。虽然上海距我老家—启东县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但很不方便。
那天上午,从家乘坐人力独轮车花上4-5小时才达到靠长江边的三和港,港口几乎没有任何设施,只有几间普通的瓦房,当时乘坐的乘客不是很多,所以[
阅读全文]
我的童年时代(三)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逃难以外,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在家里排行最小,且体弱多病,但很乖巧,尤得母亲和姐姐的呵护和溺爱。由于我从小体弱多病又患有哮喘病,所以我不能或很少与邻居家孩子玩,只能很羡慕地看着他们玩。我的母亲和两个姐姐为了呵护,照顾我为我付出了很多精力,受了不少苦。
我母亲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她因排行老大又是[
阅读全文]
我的童年时代(二)
在我稍有记忆的时候,听说日本人走了(但不知道是日本投降的缘故),幼小的心灵似乎感到很高兴。并且,父亲也从上海回来,在我家附近的共和镇开了一家酱油店,生意倒还可以,但没有多久,又开始内战不断。我们做孩子不知道怎么又要逃难了?常听大人们说,穿黄军衣是中央军,穿灰色军衣是新四军。老百姓只要到了晚上,从远处传来敲锣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