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个人资料
夏维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刘歆、郑玄者流说《周礼》乃“周公之典”,完全就是闭着眼睛说瞎话,周公自己听了都会不好意思。周公充其量是个总编辑,他把前朝官制汇总了一下,连名称都没改,也许他调整了一下“六官”的职能——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他摄政时总会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要害部门,让他们管得更宽、更广。于是我们看到夏朝的“五服”:甸服、侯服、绥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周公在历史江湖上声名显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礼》。不过这也许是个误会,周公并不是超人,跨越时空的《周礼》其实是数代人合力完成的。关于《周礼》的作者曾引起大辩论,从古代争到近代,梁启超、胡适、顾颉刚和郭沫若都曾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如果我们理解《周礼》是不断发展的,非一人一夕之功,争论就可以避免了。关于《周礼》成书年代至少有六种说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成王九年的春天,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外宾出现了:肃慎氏来朝。肃慎的情商真的不是一般高,当年武王回光返照之际,它及时“来宾”;成王站稳于东阶之后,它又“及时”来朝。《周本纪》也特别报道肃慎朝拜的新闻:“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息慎”是肃慎的误写,另外“贿”字应该是“锡”之误,帝王赐赏曰&l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三章周公制礼 有了召公的内部支持和外公的外部威慑,成王的日子好过多了,这个年轻人看起来真的像个王,而不是一个“不敢言”的懵懂小子。他在位的第六年,也即洛邑动工的第二年,成王在岐山之南搞了场大型的狩猎活动。(《竹书》:六年,大蒐于岐阳。)狩猎是成年男子的文体活动,他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的叔父周公:额已经长大成人,玩腻泥巴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当周公威风凛凛地征讨在外、以天子的行头和名头喝令诸侯时,成王姬诵玩泥巴之余不动声色地观察周围,他要找到自己的靠山,让自己真正成为王,而不是一个可笑、可怜的傀儡。 怎样找靠山的技术含量极高,首先不能找太强的。太强的靠山其实不用找,现成的,就是周公,只不过那座靠山比泰山还沉,随时可以压顶。弱得像根筷子的当然更不需要考虑,电影里的解放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司马迁说周公“做《召诰》、《洛诰》”,其实说错了,《召诰》的作者是召公,《洛诰》的作者是周公,让我们把召公的还给召公,把周公的还给周公。“洛邑中心说”成立的前提是必须要削去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等大片不规则的土地——这些土地面积远远大于以洛邑为中心的那块“中原”,你让千里迢迢由东北而来的肃慎情可以堪?他们走的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竹书》里也有关于唐叔虞的记载,条理清晰,既不魔幻也不戏剧化。灭唐的不是周公旦,而是成王自己——他在位的第八年,也即亲政的第二年,“冬十月,王师灭唐”,又过了一年,才把唐国封给弟弟姬虞,“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相比较而言,《竹书》的朴素记载比《晋世家》的神神叨叨靠谱得多。成王没有马上把唐封给弟弟是有原因的,因为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另一个从犯霍叔姬处的处境稍微好些,他没有遭到流放,被贬为庶民,其爵位和封国由其子继承。霍国据说是在现在的山西霍州一带,它在周朝的诸侯国里籍籍无名,姬处的儿子姓名都不为人知,只知道它在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它被灭一点都不稀奇,西周到东周虽然乱成一锅粥,但主旋律很清楚:姬家的一大帮七大姑八大姨互扯头发,谁力气大谁就赢了,输了的一方头发被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二章成周洛邑 周公的政绩相当多,其中最大者莫过于平三监之乱,挽狂澜于既倒,否则崭新的西周可能突然提前二百七十年直接过度到东周,比王莽的新朝更“新”。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周公的最大政绩也许是个伪命题。设想一下:假如周公“践祚”得不是那么高调踩了三哥姬鲜的脚,那么还会有“三监之乱”吗?《管蔡世家》里说周公大权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奄、薄姑忠于武庚,明白无误地证明了所谓“帝辛时诸侯皆叛离”是胡说八道,商朝被灭两年之后,奄君、薄姑依然在心里把帝辛的儿子当做领袖,可见帝辛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在禄父被杀后,奄君、薄姑依然没有投降,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竹书》载,禄父被杀的当年,薄姑被灭;次年,奄国也被灭了。他们对得起逝去的商朝,既尽忠又尽力了。 周公动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