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在晶晶的印象中,文斗堂里的十几户住家大多是本村人,说着晶晶听不懂的土话。从福州城里下放来的只有外公一谔一家和老黄一家,全住在第三进的西头。一谔夫妇和林林住在厢房的一层,房间采光极差,成日黑冬冬的。房间很小,不到十平方米,摆了一张小床后,几乎就放不下别的东西了。晶晶极少进到外公外婆的房间。她和两个舅舅住在二楼的阁子间。阁子间有一面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灌木中有雀舌黄杨,因其小叶酷似雀舌而得名。雀舌黄杨在自然界中的生长环境十分独特,并非漫山遍野都能生长成活,它大多集中生长在江河溪边,生活习性总是与水结下不解之缘。由于生长缓慢,一年四季蓊郁青翠,雀舌黄杨是盆景树种中的上品,以稳健厚重的风格深受园艺爱好者的追捧。 名茶中有“雀舌”,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独特浓郁,是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临上火车前,凤鸣心潮起伏。福州的医生早就警告过她,即使去了上海,也有死在手术台上的危险性。她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凤鸣给瑟琴姑母写了一封长信,算是了结平生最后一个心愿。她在信里写到:几天前是姑妈的生日,阿祖(闽南话,曾祖父母的意思)将厦门的小辈们聚在一起吃太平面。阿祖说姑妈是在世菩萨,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可全家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见过姑妈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晶晶五岁时,凤鸣去医院复查,被告知她的癌症有转移的可能性。福州各大医院的专家对她的病拿不出更好的治疗方案,让她回家好好休养。凤鸣听着刺耳,这不是让她等死吗?她不甘心,决定放手一搏,去上海最好的肿瘤医院动手术。姑母瑟琴全力支持,从新加坡汇了一千元人民币给她治病。这在七十年代的中国是一笔巨款。凤鸣夫妇捧着汇款单,数度泣不成声。凤鸣将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家附近的原始森林边上有一片无人打理的草地,一年四季长满了野草。野芝麻,婆婆纳,狗娃花,毛莨,车前草,野菊花之类,都是些我从小认识的,花开花落自春秋。我经常去原始森里里散步,见惯了花木一年四季的枯荣,对这些野草并不上心。两天前从草地上踩过,忽然发现了几株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小时候在草药书上见过手绘的活血丹,虽说是彩色插页,毕竟和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凤鸣给小女儿取名鸣健,希望她能健康平安地成长。小女儿的别名为琴展,小名林林。琴展这个别名,寄托了凤鸣对南方的姑母瑟琴的感激之情。瑟琴是小家碧玉,美貌如花泼辣大方,是厦门城里难得一见的美人。她22岁时由寡母(南方的祖母)做主,嫁给了鼓浪屿金融世家吴家的四少爷做续弦。大字不识的瑟琴凭着过人的聪明和胆识,很快替代了家族的大嫂,做了吴家的内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朋友去过国内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之一,回来告诉我,那片深山里的草药有五千多种。我对他说:北美的园艺花草至少有上万种。许多国人眼里的杂草和药草,均被富裕的北美人引进庭院,挖掘了它们的欣赏价值。中国还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国人看到野花野草,首先想到的是否可以充饥(今人美其名曰“养生”),或者入药。和农作物抢阳光抢地盘的,一律是“杂草&r[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7-04-21 10:33:12)

大学同窗将榆叶梅的特写照发到同学群中,问我这个“半桶水”的樱花专家:这是樱花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碧桃。一个月前樱花季开始,我手捧赏樱指南,驾车在城里乱转,寻找着各种珍奇樱花。曾经一直感叹在温哥华看不见桃花的我,竟然在几条陌生的街道上与几棵零零星星孤植的重瓣“桃花”不期而遇。欣喜若狂的我赶忙跑到树下赏花,不停地用手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晶晶一岁九个月时,凤鸣又怀了一胎。这次怀孕明显没有第一次那么辛苦,夫妇俩都很喜悦,盼着孩子平安出生。凤鸣怀孕四个多月,经过厂医办公室,好奇地问了一句:“某个人的体检报告上写了CA,CA是什么意思?”其实凤鸣是在替自己问。几个月前,她去大医院例行检查,医生在病历上写了“疑似CA”,并在后面打了个大问号。凤吗并不在意,她从小就是药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果不是沿着温哥华植物园的外围散步时撞见两株白屈菜,我不会重温川端康成的小说《古都》。 植物园边上有一棵高耸入云的洋槐树,树的主干有一个狭长的小洞,一株开着黄色四瓣花的白屈菜(Celandine)就寄生在洞里。有的花儿还在柔柔地绽放,有的已经凋谢开始结绿色的荚果了。秀丽的黄花衬着树干另一侧的洁白的洋槐花,组成一幅高雅动人的画面。而在洋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