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阳,长在朝阳;求学青岛,定居澳洲;爱好园艺,喜欢探险;痴迷足球,业余摄影;崇尚艺术,欣赏美食;讨厌冗赘,主张精简。
个人资料
我的庭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梧桐树 梧桐(Firmianasimplex),又名青桐、桐麻,是锦葵科,梧桐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梧桐和油桐(大戟科)、泡桐(泡桐科)、法国梧桐(悬铃木科)没有亲缘关系。 梧桐树高大魁梧,树干无节,向上直升。树皮平滑翠绿,树叶浓密,从干到枝,一片葱郁,显得清雅洁净,又称为“青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白居易的这两句诗,表达梧桐的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19-02-17 16:48:34)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哪吒闹海,说的是红孩儿脚踩风火轮,手提火尖枪,大闹东海龙宫的故事。其中的道器风火轮尤其令人惊叹。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奇特的树木,火轮木。Stenocarpussinuatus俗称火轮木,是澳大利亚独有的物种,属山龙眼科(Proteaceae)植物,其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火轮木的名称源于它红色开放的伞形花序宛如一个个燃烧的车轮。从花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9-02-04 17:46:18)

月亮门是我园中的一个亮点。老早以前就应该写它的建造过程,可惜原来的照片存在一张磁卡中,丢失了好久。这次收拾办公室,无意中又发现了它,赶紧复制过来。这才有了这篇博文。 在翻修好房子后,建个中式花园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中式花园又以月亮门最为有特色。所以,建个月亮门就是我梦想的第一步。 考虑到工程的难易程度和建造成本,我放弃了使用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0)

我年年自己写春联,内容一般跟过去的一年的生活学习有关。 今年和几个朋友一块成立了一个南园丝琴社,拜古琴大家汪铎先生学习古琴。故我今年的春联是 南园雅居人气旺 丝桐妙合琴韵浓 福寿长春 过去东北人冬天的食物简单,过年不外就是吃猪肉炖酸菜,主食则是豆包,年糕。跟南方的年糕不同,在东北,年糕用的是黄米面,不用和面,是用半干的面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9-01-30 17:32:53)

家有荷塘,四季赏莲;常有佳景,抒情畅怀;偶有小趣,歪嘴念诗。 同根,你嫩我老;同塘,我悍你娇。同饮一池水,跟你一起变老,真好! 像花,已老;似巢,已空。 看蜂,赏莲;有忙,有闲。 碧绿,清白。出污泥不染,圣洁莲花。 白莲花期有三天, 清晨绽放午闭关。 初访半妍萼包瓣, 淡淡花香溢水边。 再放萼落瓣舒展, 此时无香花美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视觉艺术。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用雕塑来表现人类情感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不同种族所用材料,制作方法迥异,但表达情感的方式是相近的。 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始于西方。像中国园林中的亭台楼榭,额匾楹联一样,西方园林雕塑同样是感情升华的体现。一个好的雕塑,会令人望而生情。 我喜爱园林雕塑,它最能体现花园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7)
(2019-01-21 01:52:06)

来澳洲后养成垂钓的习惯,但出海晕船,所以经常上海岛钓鱼。我钓鱼的岛边上有一小岛,叫羔羊岛。它是莫顿湾(Moretonbay)里的一个独立的小岛,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名子与羔羊没什么关系,源于英文姓Lamb。这个看不起眼的小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独特,地下水丰富,百年前曾经是布里斯班的蔬果供应地。岛上现如今依旧保留着早期的农民房屋和许多树龄超百年的芒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8-12-22 21:34:04)

岳父从青岛过来,带了几包高粱饴。迫不及待地剥开了一颗放在嘴里,软软的,黏黏的,似乎还是那个味道。我大学是在青岛读的,青岛除了青岛啤酒著名,高粱饴也非常有名。八十年代,物质匮乏,吃一颗高粱饴也是幸福的。记得我曾经卖过半斤高粱饴,躲在蚊帐里一次性吃完,那叫一个过瘾,虽然花去了我两天的菜票。中国人食用饴糖,大概从商朝就开始了。《诗经》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9)
(2018-12-13 22:08:12)

澳洲多蛇,特别是在我生活的城市,由于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都有蛇活动。我院子里也经常有各种蛇出没。最常见的是一种无毒蟒蛇,当地人叫地毯蟒蛇,源于它身体上的花纹跟地毯花纹类似的缘故。 地毯蟒蛇以老鼠,鸟类和小型动物为食。有时也袭击家禽。我养的四只鸳鸯,有三只在去年惨遭蛇口。每次我都要请专门的捕蛇人来将蟒蛇弄走。花费不菲。 昨天傍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前几天到花店买花,看到店家有卖用树枝做成的驯鹿,有点意思,可一看价格,望而却步。 回到家,到河边捡回几根枯枝,琢磨了一番,修枝,钻孔,锯木。一只维妙为俏的驯鹿出现了,再安上一个红色的瓢虫,活脱脱一个驯鹿。今年圣诞爬梯又有看点了。 有道是,万事勤动手,汗滴不求人。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