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自己的三个同学残忍杀害。此案激起国人没有异议的一致愤慨:这三个小畜生是吃人肉长大的吗?十二、三岁就可以杀人“自由”吗?这样的小畜生居然屡见不鲜。这几年各国青少年犯罪数量激增,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的趋势。英国官方统计,2022年英国持刀具或锋利工具犯罪的案件数量达4.9万件,其中近五分之一犯[
阅读全文]
黑龙江省的漠河县什么时候成了大热点?是大兴安岭的大火吧?那是1987年。时隔10年,这个小县城再一次成为全国瞩目的地方:1997年3月9日的日全食,从新疆北端扫过蒙古,经过黑龙江的极北部漠河县,到北冰洋终止。漠河成为那一年全日食带上中国境内惟一的城市。由于基础条件好、太阳高度适中,成为世界最佳观测点。还有每日晨昏才匆匆一现的海尔-波普慧星也将同时可[
阅读全文]
说是“绿皮火车”,其实莫斯科开往柏林的火车颜色是什么,日记没写,我也忘了,顺水推舟,就一直写到瑞典吧。
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
昨晚从西柏林上火车,去往哥本哈根。
西德到瑞典马尔默隔着海峡,有火车直通,但是邻近就是丹麦哥本哈根,于是我们绕了点路,“扫荡”哥本哈根。
一觉醒来已经是安徒生的故乡。哥本哈根的河港里,拥挤着大大小[
阅读全文]
1986年4月23日星期三
昨晚六点多上车。累了。
早晨七点十分,车抵布列斯特。这地名咱熟悉:是当年列宁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的地方,如今是苏波边境检查站。
又要换钱了,忙乎够呛,但是心安许多:语言不通咋的?比比划划不是也完活了?
进入波兰境内,景色又变了。田野耕作得精细了,木制的房屋多被两层的砖瓦小楼代替。最令人难忘的是教堂建筑,稍[
阅读全文]
1986年4月20日星期日
今天是农历谷雨,车窗外冰雪未消。车到秋明,北京时间11时45分,这里是清晨。我们又一次跑进候车大厅,人挺多,但是安静无人喧闹,不像国内这么多人一定大声喧哗热闹非凡。
在车上看到别人的一本英语小册子《FootPringts》,薄薄的装帧精美,我全部抄了下来(没想到多年以后,一次又一次听到这个故事)。
车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正式告别亚洲[
阅读全文]
1986年4月18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多,周叫醒了我:“快看”——贝加尔湖!湖面上白雪覆盖一望无边,玉树琼林蓝天湛然。四月春光与这里毫无关系。一下子想起了《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列车绕湖而行大约5个小时,直到伊尔库茨克才拐向西行。西川与慕容天在这里下车了,望着他们瘦削的背[
阅读全文]
绿皮火车的故事(5)北京——莫斯科我家先生1982年8月到瑞典留学,已经近四年了。当时国家不允许家属同行,直到三年后才有了陪读的政策,于是我有幸赶上了“第一波陪读出国潮”。当年先生是从北京飞到瑞士伯尔尼再转机到斯德哥尔摩,优点就是快捷。还有一条路线就是坐火车。从北京坐K3/4次北京-莫斯科列车从二连浩特出国,途径蒙古、苏联、波兰,火车[
阅读全文]
参加工作后,绿皮火车的待遇就上升一格:第一,改邪归正再也不逃票了。第二,公出若长途都有硬卧坐。比起当年逃票、火车头、烟雾腾腾硬座,硬卧的故事也升级换代了。硬卧其实也很不一样。跑北京的17/18次特快,整洁明亮,可省内硬卧还是一个脏。枕头,毛毯,都是一股浓浓的汗酸味。跑大兴安岭的那趟慢车,硬卧上没有毛毯,棉被又脏又硬,像铁打的!不得已,无论[
阅读全文]

在林场干了两年活,居然有机会上了林区的师范学校,说是中专,其实就一年,如果精打细算连一年也不够。当时林区急缺中小学教师,特批林业师范学校急招一批学生。一年毕业后就是铁饭碗的国家职工了,所以推荐上去不容易。很多都是有背景的,咱的背景就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直白地说就是改造得不错的黑五类子女。
师范学校临毕业时,我们到深山老林[
阅读全文]
1969年下乡在一个小林场,虽然偏远,却也是在铁路线旁,慢车会停一分钟。车站也没有站台没有候车室。我们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小站的利用率。
林场是休礼拜天的,碰上下雨也会“雨休”不用干活。这样的日子我们常坐一小时火车去临近的小镇“逛街”。
哈尔滨的列车大概受俄罗斯影响,餐车的女服务员,推着小车挨车厢叫卖的女服务员,头上都扎一条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