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似水年华》第五部《索多姆与戈摩拉》第二卷一男爵的两面喷泉的含义终于有点明白,第一卷32页就是给真实的隐秘的夏吕斯画了一张像,现在开始,在盖尔芒特家的宴会上,我们看到他公开场合的样子:器宇轩昂,傲慢的贵族大老爷,“一副博学者无不通晓的神气”。不过还是露了马脚:他一方面对女性表示爱慕之情还说这恭维话,一方面却用眼睛瞟着一个男人[
阅读全文]
大家写偶遇说偶遇,都是高高兴兴的事,至少不伤心。但是也有偶遇就是悲伤与流泪。
1967年的冬天一个寒冷的日子,我从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已经没有什么同学跟我同行了,常常孤独地去孤独地回。
远远看见十几个人排成长队朝我这个方向走来。那种低头弯腰的姿态一看就是一群“黑帮”。我眼神不好,直到近前,我才看清楚我的父亲也在里面!
父[
阅读全文]
《暗潮缉凶》结尾了。没有特别地惊喜也没有特别地反感。一部四平八稳的剧。跟《扫毒风暴》风格相左,一个是大火急炒辣子鸡,锅碗瓢盆叮铃咣啷一顿敲;一个是小火慢炖东北菜,不急不躁猪肉白菜慢慢熬。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都有道理,不论。这里想说说陈建斌饰演的刑警连海平,就像段奕宏的林强峰,这个也挺另类,“社恐”。于是,陈建斌给自己设计了很多&ld[
阅读全文]

《追忆似水年华》第五部《索多姆与戈摩拉》第一卷
一、普鲁斯特笔下的同性恋
读过《圣经》的人一定对《旧约创世纪》里上帝摧毁罪恶之城索多玛和蛾摩拉的记载印象深刻。小说翻译不知为什么摒弃了中文《圣经》的惯用翻译,选择了“索多姆”“戈摩拉”这样的译文。尊重汉译原著,咱们就随了小说吧。
小说的名字《索多姆与戈摩拉》应该取之于圣经[
阅读全文]
《追忆似水年华》第四部《女囚》
七、在情爱里谁是谁的囚犯?
韦尔迪兰夫人还养着一个乐队。常常在聚会时演奏。
小普这样写:“中提琴手双膝紧紧夹住提琴,脑袋往下冲着,线条鄙俗。他身子下倾去摸低音,那份耐心恰如仆人捡菜一般。他旁边是弹竖琴的姑娘,一脸稚气,穿着短裙,全身框在金光闪闪的四边形中。。。。”
韦尔迪兰夫人还极力捧过一位[
阅读全文]
《追忆似水年华》第四部《女囚》
六、钱是万能的:暴发户的成功
还记得韦尔迪兰夫人的沙龙吗?斯万和奥黛特就是在这个小圈子里越走越近最后结缘的。这个法式暴发户当年苦心经营自家的社交圈子,千方百计要挤进上流社会,虽然不能把亲王、侯爷请过来,但是靠着钱多多,就把画家、音乐家、作家、医生聚集一起,以示自己的高雅情趣。但是格调不高,经常粗鲁无[
阅读全文]

新周开始乐一乐,看了一部拿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开涮的电影《国家元首》(HeadsofState)——
电影一开始,没有总统没有首相,是一片血红血红的景象:西班牙布诺尔城(Bunol)的番茄日,就像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一样,只是水让你湿淋淋,挺可爱,西红柿让你血淋淋,恍惚间有点恐怖——
这西红柿的红转眼间真的成了鲜血的红,英国MI6的特工们正在红的[
阅读全文]

早晨起来。电视里看到台湾多日里剑拔弩张的大罢免终于有了结果。坦白地说,大罢免这主张有点妄图独霸天下的味道不怎么喜欢,但是,就台湾的民意,我以为很可能会通过大罢免。因为多数台湾人不愿意被统一,不喜欢被威胁,加上主流媒体狂轰滥炸,在野的舆论在野的党那是干不过的。。。。。
但是,初步的结果却是多数人不同意大罢免!
有点意外。可这就是民意[
阅读全文]

《扫毒风暴》即将收尾。缉毒警段奕宏受到很多质疑:综合大家议论:油腻甚至痞气,表演过火,实在不像警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影视作品大家说三道四品头论足意见相左很正常。问题是“油腻痞气”就不像警察吗?警察或者说人民警察在现实中是什么样?个个高大威猛目光炯炯,智勇双全身手不凡?我们小时候就这么认为,因为书上这么写老师这么教。小孩子就这[
阅读全文]
前不久看到网上传老川戴眼镜(近视眼镜?老花镜?)的照片。说他不在人前戴眼镜怕显老。不禁莞而一笑。这老头爱虚荣要面子可谓极致,都80后了,还怕说老,居然连眼镜都成了忌讳?
亚洲人好像近视特别多,尤其中日韩,因为特别用功读书吗?我小时候上学,老师说写字看书要保持正确姿势,妈妈总是指责我躺着看书,会得近视眼。初中学校开始做眼保健操,八十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