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的博客

探细胞奥秘,记人生经历,会八方朋友,不亦乐乎
个人资料
越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欲与恶魔斗,须防队友烂这个题目够震撼,够吸引眼球了吧。且莫吃惊,俺的这个贴跟这里的争吵无关。再说,这里也谈不上恶魔,俺也没有什么队友。一起玩的都是网友,用此题目,纯为吸引眼球,让大家吃一惊。其实,这是一段很沉重的记忆。那件事已经快30年了。我们收治了一个12岁的女孩。女孩患了SLE(系统性红斑狼疮),已经好几年了,心,肾都已波及。SLE肾损害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读“读史评史切忌的几件事(一)”有感这几天,“山高云淡”先生很发了几篇高论,俺对谬论,常常“第一直觉看法”就会有不舒服之感。今日得闲,就取其中的这篇“读史评史切忌的几件事(一)”把玩一下。“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本身不错,好像是前人说过的,但用在这里,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6-03-06 15:17:06)
回首当年上海的交通上海号称靠海,可是俺第一次看见海,是进大学后有次去宁波探亲。也就是说,要看上海的海,公共交通几乎没有可能。可以坐车去吴淞,那是离海最近的公交车可以到的地方,可是,在那里看到的是长江,不是海。去上海郊区,要靠“长途汽车”,可是线路极少。当年有个亲戚在上海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就在宝山县的罗店镇。可是,那时市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6-03-06 08:23:05)
乃父的问题俺来说2句King兄的那篇专家的文,俺是看了的。虽然开始打不开,后来慢慢等,居然开了。专家说,“乃”字在古籍中有125个解释,其中14个用于人称代词,14个中13个是第二人称代词,也就是“你”,也就是说“乃父”是指你爹。但是,专家说了,有1个例子,“乃祖”,指说的人的祖先。这个“乃祖”是谁用的呢,呵呵,是著名的高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报纸上说的,怎么能相信!那是70年代中期,我还在工厂里。上海的报纸上登载了,上海郊区青浦县白鹤镇上,有家理发工具厂,如何转变后进青工的事情。可惜这里多是下乡知青,对那几年上海工厂里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不知这里有没有人还记得这件事。那里面的青工原来老是调皮捣蛋,工作不认真,还老给工厂惹麻烦。后来厂里的老工人及领导们如何带领他们学习毛著,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极少人拥有学位到中国博士产量全球5连冠 如果谁在文革中说:“我有博士学位!”你会佩服他的勇气,因为这只会招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批斗。 如果谁在1978年说,“我有博士学位!”那会迎来人们极大的尊重,因为那是尊重知识而又缺乏知识的年代。 如果今天在文学城这样的地方说,“我有博士学位!”呵呵,就像你在上海南京路上大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3-02 12:50:11)
邓小平的传说2则邓公73年复出,到76被再次打倒,其中干了不少事情,很多事情,也只有他敢干,能干,所以连周公都称邓是“举重若轻”。于是当时关于邓公处理事情的传说也很多,以下是我听到的2则。(1)那时尼克松已经被迫下台,在很多美国人心中,他被“打倒了”。但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所以“中国人民”的政府还是邀请他来中国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3-01 06:03:22)
不会吵架的外科主任
过去的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单纯的,吵架的能力有时真的比较差。常常让我这个有观赏吵架这种不良爱好的货感觉好笑。
上次说的华师大的系主任和副教授是极端的一例(见从文革大辩论说“有话好好说”(续完))。在我实习的时候,又遇上了一次。
那次是在外科实习。我因为在学校的一次百科智力竞赛中获得最好名次,所以在各个科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2-29 09:45:54)
奶油大包头
头发稍微留长一些,往后一梳,吹个风,北方人大概叫大背头,上海人叫大包头,涂上油,光亮油滑,苍蝇站不住,就是奶油大包头了。
小时候,看见人顶个奶油大包头,觉得很神气。一般人没资格顶,至少得是干部,资本家,科学家,或领袖。领袖们的大包头,又更加特殊,形状特殊。
俺就想,NND,啥时俺也整个大包头,等俺发了。
后来忽然当了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丈夫被送去劳改后(下)劳改家属的第三家姓Y。有3子2女。老大是女儿,然后3个儿子,然后又是一个女儿,还有一位老奶奶。这家没有去捡垃圾,全家的生活靠其母在里弄生产组工作,收入当然不会高,但是其母很会持家,自己总是穿的干干净净,虽然衣服上满是补丁。孩子们也是如此,衣服都是其母自己做的。他家的孩子们也都比较聪明,但是同样由于父亲不在,母亲忙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