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应该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载入中国金融史。上周四,中国的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到30%,这个利率超过温州春节前后企业与银行互相拆借的利率,后者已经在2010年至今,经历了一场企业倒闭风潮,至今整个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还处在迷惘之中。温州所遭遇的民间借贷危机,与620事件之后的中国,都是资金问题,但是局面有所不同,甚至是互为反例。温州[
阅读全文]
写这个题目,我是有点私心的,就是想推荐母校布里斯托大学,还有这座城市。因为通过它排名的沉浮,我觉得自己大致读懂了英国大学排行榜这门生意。 这个心结与自己一位不曾谋面的高中校友有关。她曾经在布里斯托大学读硕士,结果很失望,大意说这是一个富家子弟的乐园,学生读书不努力,晚上爱泡吧。我和她都是来自于家乡一家以勤奋读书闻名的高中,却对布[
阅读全文]
2007年次贷危机,告诉我,危机到来就像水底鲨鱼,当咬住你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征兆,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在那场2007年9月17日危机里,英国人印象最深的也许两个画面,一个是从诺森罗克银行(北岩银行)挤兑的画面,另一个就是第二天,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的演讲,他明确地告诉英国人危机已经到了。金的那场关于灾难的演讲,却预示他职业生涯高峰的开始。他从[
阅读全文]
今天再次听到《酒干倘卖无》,这是台湾电影老歌。现已成为我的遗憾,遗憾之一是,我没有从爷爷那里学到闽南话。更大的遗憾是,我已经没有机会求证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网络上有很多考证,我觉得最好的考证,是亲口问爷爷,他告诉我最准确的意思。方言社会在英国,语言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换过很多地方,对于英国方言复杂,我基本上停[
阅读全文]
纽卡斯尔市中心公共汽车站,有一家很大的玛莎,我饿了,常去买午餐,喝杯茶,安抚安抚自己紧张的神经。玛莎的微波食品和冷食比较新鲜。作为大英帝国的风流余绪,玛莎也是一派全球眼光,世界各地饮食都慢慢被吸纳,做出自己的版本。这周一,我要了份泰国菜的冬荫汤(TomYum),其实我不喜欢这个翻译,听起来,似乎消暑去热,其实,是一份酸辣汤,不过汤很和我的口味[
阅读全文]
有一年去美国度假,到了波士顿,就去看看哈佛。第一眼感觉很亲切,仿佛看到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在美国的分校,而隔壁的MIT相当于刚刚刷了一次墙的英国东安格利大学。这样的轻视,很快被经济数字所打败。因为如果看看一年经费收入,这两所美国大学加起来,也许可以超过英国除了牛津和剑桥之外所有经费的总和。现代大学,早已经超越了传说中的“教授治校”的状[
阅读全文]
若干年前,一个朋友拿了帝国理工(ImperialCollege)的硕士,回国找工作。单位负责招聘的说,你一个大专(college)文凭,是不是有点轻了点?无语之后,朋友就来布里斯托大学读了一个博士。我担心的是,相对于伦敦而言,布里斯托可能类似于中国的四川某盆地大学,“布里斯托”,四个不死不活的汉字加在一起,一脸的苦相悲情,远没有“帝国+理工”,那么有[
阅读全文]
我喜欢的旅馆,不需要豪华。它有一个精致的花园,通往花园的门上写着:为了保持环境安静,我们晚上十点后就关闭花园。你回来时候,昨晚丢在地上的报纸,已经被折好放到了桌子上。你的牙具安安静静地摆在镜子前,扔在浴缸边上的浴液,摆回了原位,提醒你清洁工来过,又带上你的门走了。当你火车晚点,比预定时间晚了二十分钟到前台,门还没锁,前台笑嘻嘻地把[
阅读全文]
到朋友家吃饭,他突然说起爱国的问题,举座冷场了七八秒。第一,窗外风和日丽,这个话题有些沉重。第二,各自的父母都在场,贸然开口说出留学多年之后的爱国观点,也许引起人民内部的文化冲突。其实无他。我打了圆场,说自己从去年在伯明翰与布里斯托两地跑的时候,突然考虑死后葬在哪里。那时候,在上班的火车上,翻完了当天报纸,看着晨光中被白霜覆盖的英[
阅读全文]
2003年,我到英国,第一次买了一本当期的《时代周刊》,学到了一个新词,叫braindrain,这种英文叠韵的造词法很好玩。文中分析了很多人离开美国,回到欧洲家乡的故事。当时的欧盟和英国经济蒸蒸日上,我记得那时候布里斯托大街上,人人都喜气洋洋,看不到店面大批转让的招牌。想不到八年之后,欧洲中落,故事的主角变成了中国人。钱的诚意周一,朋友在LSE组织了一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