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进

专栏作者,工作狂,心理学者和大学老师
博文
回国以来,关于吃的问题,几乎是一路追随,不断有人问我在英国是否吃的习惯,进而直逼问是否过得开心。
在北京的第一顿早餐是包括在房费里,这和很多英国家庭旅馆一样。吃的很丰富,中西合璧。以我在英国出差的经验,早餐是一种需要提前安排的奢侈。要前一晚及早入睡,起床后淋浴完毕,吃一顿小份英式早餐,吐司片、煎香肠、煎鸡蛋、煎火腿、烤蘑菇、炸土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6-05 09:40:44)
在香港的最后几天,我心里有点慌,觉得回到英国事情很多,而自己似乎又没有彻底休息过来,于是我就争取不做事情,有空就在街上逛,最常去的就是铜锣湾和油麻地一带的二楼书店。
二楼书店
在2008年,一位朋友写了一本书,叫《门槛上的香港》,讲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大陆人,对香港社会的观察,当时我做责任编辑,对其中的介绍的二楼书店,印象很深。所谓二楼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一点都不后悔浪费了三个小时,看这场伦敦奥运会的BBC转播。起码它证实了我长久以来对英国的一些担心。当从田园过于急促地过渡到工业革命的烟囱,整个场地就好像是被烤糊了比萨饼,我觉得导演丹尼尔·鲍伊尔有点太着急了,田园的主题还没有完全展开,群众演员就像搬运工一样把道具就七七八八地搬下去了,烟囱就好像烟屁股一样被插进了烟灰缸里。也许这田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年4月,威廉和凯特大婚,我跑到白金汉宫前面围观。当王室成员在大巴里被缓缓拉过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与我身边的人完全不同,他们是这个星球上的特异的物种。我问旁边一位英国人,你觉得和他们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不知道。这就够了,足以让我们持续地围观下去。
媒体与王室的关系并不久远。上个世纪80年代,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是关键性人物。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周二邮箱里突然收到一份电子邮件,希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信人应该是一家海外侨社组织。可见国内侨务工作做得很细,渗透力很强。同时,这样的征求意见姿态,也吻合最近几年,海外中文论坛骂大使馆领事事务帖子,大幅度减少的趋势。
海外华人,有很多拿了国外长期居留,但还持着中国护照,这个条例对于他们来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导言]官腔令人厌恶,不管是亲民的,还是权威的,这是一个普世价值。


英国作家奥威尔曾说过,“政治语言本来就是要让谎言显得真实,让屠杀显得可敬,让空话显得诚实可靠”(Politicallanguage...isdesignedtomakeliessoundtruthfulandmurderrespectable,andtogiveanappearanceofsoliditytopurewind.)。这样的刻薄,有些不厚道。特别是有一年,我读到英国媒体翻译胡锦涛的七一讲话,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彭丽媛的“第一夫人”形象引起国人的关注。近年对中国跟风甚紧的《每日电讯报》更是大言不惭地套用了起“凯特王妃效应”,实在是动用英文话语霸权,硬着头皮往上靠。但是,《每日邮报》不改促狭本色,在配图上,可以凸现了习近平和彭丽媛的某些中国形象,详情请浏览它的网站。


王妃效应,与彭丽媛的第一夫人形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不管中国,还是英国,在大人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现在有点疯了,对于社会的任何批判,似乎都出现一张饱含着“儿童”、“未来”或者“失去的天真”忧郁的成人脸。


最近有朋友突然问我给孩子上私立,还是公立学校的问题。这唤起我心头一件尴尬的往事。我家附近私校林立,在上小学之前,我特意去了最近的一家私校参观,同行的还有一对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最近,想吃点好的,我第一次去Waitrose买了鸡。起因很复杂,主要与媒体和JamieOliver有关。

牢监鸡和排名

大约半个月前,英国时尚大厨JamieOliver突然发飚,要抵制英国超市的鸡肉。那种鸡,说白了就是鸡性肉块,在我们老家发明了一个新词“牢监鸡”来称呼,以示与传统的土鸡区别。

我从小很少吃肉,特别是禽类的肉几乎不吃,比如鸡肉,只是偶尔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6-05 09:39:26)
圣诞节后,一份寄到国内礼物被退回来。这事引发我检点一下写信或者寄包裹的地址,发现落款写England(英格兰)的次数多过UK(联合王国)。我曾经津津乐道于英格兰、不列颠与联合王国的区别,以示对英国的了解,现在我有点英格兰沙文主义,懒得提太多,不搞常委排名一样的,把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给数一遍,大概齐英格兰就是不列颠啦。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