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对话体长诗《决裂,前进》片段:问:朋友,你曾经那样的英姿飒爽。黄军装、红袖章在金水桥头,在长安街林道上。可是今天……答:今天又怎样?同样是英姿飒爽!这头上,是“四联”理发师的精创。开士米的围巾更使我风流高昂。告别将校呢、我换上雪花呢的中式服装。阔步长街为市容增光。这鞋,请你仔细看:它尖、它扁、它亮、它翘、它窄!五寸裤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对话体长诗《决裂,前进》片段:问:朋友,你该到那江山的胜处,让祖国的壮丽、人民的开发、生活的源泉,充实你那空虚思想的深渊。答:我爱的是城市而不是乡间。我爱看城市高楼大厦的灯光闪闪,不爱在乡间数那天上的繁星点点。我爱老莫儿华丽的餐厅,充实我这油腻的腹肠。我爱富丽堂皇的大剧院,向我敞开艺术巨人的胸怀。至于乡间,只有寂静和平淡,那里哪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般人回看历史,须得某个阶段的社会生活失控、失序,才觉得有声色、印象深;“一切尽在掌握”的时段就比较枯燥、无聊。比如文革的前几年:红卫兵、造反派、破四旧、大批判,武斗、夺权……,轰轰烈烈、目不暇接。1968年秋天,毛泽东逐渐控制了局面,29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社会的运转纳入了“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文提到从装束上可以区分“婆子”、“圈子”或“好女孩儿”。大致说来,“好女孩儿”的服装多为商店出售,衣肥裤短、鞋不跟脚,两条辫子一幅浏海(时称“屁帘”),没有“标志性”;“圈子”则头发梳成“小刷子”,中式上衣和裤子贴身地显出线条。偶去江浙的北京男孩儿会吃惊:怎么满街都是“圈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9-23 06:59:57)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批判稿则常见这样的句子“阶级敌人对于亡国共产是不甘心的,他们人还在、心不死,窥测方向、以求一逞!”云云。意指冒死犯难的行为。文革,多么严酷的时期。单位里随时可以举办任何名目的批斗会,闹市有巡逻“值勤”的解放军,满街革命群众,时刻准备制止任何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坏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回头想想,文革之中的少男少女严格遵行“男女界线”看似有点“无师自通”、“大智慧”的意思。那是一个人人都要“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年代。一切不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合辙押韵的思想言行,都在批判之列。若不漠视、压抑着自己,轻易就会“滑进封资修的泥坑”。一朝“失足”,轻者进“学习班&r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69年随父母下干校,我等是带着“男女界线”的概念去的。各校的孩子都是如此,所以,从北京到湖南乡村,其它一切都变了,唯独男女同学的关系、气氛一成不变。我们哪里想过湖南农村的中学是什么习惯?借住的村子流不流行“男女界线”?在北京就不可一世的外交部子弟,根本没有“入乡随俗”的观念,而是反客为主,我行我素。干校所在地非常偏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9-20 06:46:46)
如果说,文革的时代精神是“凡事唯恐不走极端”,适用面也挺广的。因为,牵强附会地、许多事情都能与政治扯上关系。但是竟有与政治毫无关系,却弄得更极端的,比如中学男女生之间的界线,时称“男女界线”。经查,“男女界线”由来已久,进入文革更上层楼。不仅是刻意保持距离:不讲话、不共事、不合作,连互相看一眼也是忌讳;若是有所交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中国农村,为了吃粮而致人口爆增的逆行性现象,恐为人类发展史上所仅见,实乃计划经济之必然。解放初期实行的战时供应体制,一切凭票凭证,有其不得已的原因;随即扩展为统购统销,又成了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需要。他们顺势把生活所需限制在最低程度,勒紧腰带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民众生活享受的欲望,则以政治信念约束限制起来——既要马儿跑,又要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最大的区别是:市民吃商品粮,数量固定、国家保障;农民的口粮数则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从产量折算而来,并由工分粮和人头粮两部分组成。收成好时,这两个部分高些,若是赶上老天爷因故不爽,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实,人头粮是有上限的,好像是一年270斤,工分粮则不用设限,在那个科技落后、劳动热情低落的年代,粮食产量就没高过。这个粮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