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母亲(3)
这天,我坐在办公桌前长考了很长时间。反省、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又和我的作为和哥哥姐姐们比较。最终对自己做出了判断:除去在母亲对过路的行人疑神疑鬼的追问时的不耐烦以外,我没做过任何不孝的事,我虽然不能算是孝子,但自认做儿子是合格的。人是需要自信的,这自信需要底气支撑,这个底气就是平日对上人的心境,嘴巴可以撒谎,心境是客观[
阅读全文]
我和母亲(2)1982年,政府落实政策,将天主堂交还教会。教会限定一年时间让父母搬出天主堂。其时,可以接纳父母的有两人,一是右派彻底平反、已担任地区医药公司一把手的大哥,二是在五中教书的二姐,因为他们所在单位条件好,有实力解决住房问题。但他们都不愿接纳父母,大哥声明他不是独子;二姐说她是嫁出的姑娘。因为我是儿子,我就和妻子商议把父母接过来[
阅读全文]
第六节我和母亲(1)母亲是1997年3月29日去世的,距今已有十九年。这十九年时间里,我除去想念以外,还经常存在于对有些事想说而又无法述说,不说又非常憋闷状态中。给母亲送完葬后,我的心情一直极为复杂,有思念,有如释重负,也有深深地愧疚。有时会突然冒出岁月还可以重头来吗的幻想,甚至还念叨几句:重来一次也可以呀!这复杂的心态,在脑际一直存在到现在[
阅读全文]
新苗茁壮(2)
2001年,鉴于有的大班长提出此生没坐过飞机,希望徐厂长能带我们做一次。我看到他们日日夜夜在车间劳作,萌生怜意,于是就组织了他们去杭州旅游,从合肥骆岗机场坐飞机去上海,然后从上海乘火车去杭州。哪知道,我乘坐的小车在五十里小庙附近出了车祸我双手腕骨折。我让徐忠云和大魏带领他们继续旅行,他们却瞒着我终止了这次旅游。
同年的十[
阅读全文]
第五节新苗茁壮(1)远在1986年,我在党校学习的时候,大儿子陈灏(随祖母姓)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六安一中。六安一中是省重点中学,初中部每年仅从六安城区招收180名小学应届毕业生。而城区小学毕业生每年大约有八九千人,也就是说一中录取率仅占应届毕业生的2%左右,大儿子所就读的皖西路小学当年毕业生差不多有300人(六个班,每班50人),这年考入一中的只有二[
阅读全文]
元亨公司(2)在元亨公司兴旺发达的时期,我还做了一件在手管口从未有过的福利事业。这就是,盖了一栋宿舍楼,解决了24户人家的住房问题。事情起因于和刺绣厂邻墙隔壁的疏浚处。疏浚处要在他们和刺绣厂的交界处盖一栋宿舍楼,如果他们的愿望实现,那么刺绣厂的一幢面积800平米的车间(平房),将处于刺绣厂的生产楼和疏浚处的新楼夹缝中,成为一块死地。在此情[
阅读全文]
第四节元亨公司(1)1997年,在某人的操纵下,全国社会上刮起了一股“一股就灵”的歪风。有些人利用上面刮起的这股风,大捞钱财,把国有企业或者大集体企业据为己有;有些人利用这股歪风,花一丁点钱,就把职工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把自己的应有的职责推得干干净净,他们就没有想一想,这些四五十岁的人,离开了工厂到社会上会做什么?共和国前三十年辛苦打[
阅读全文]
第三节处理后遗症自1994年4月28日到刺绣厂上班,我一直深受前任遗留的问题困扰。比如前领导动用公款私自建房;晁克华居住的大杂院的水费电费均由刺绣厂付款;一位女工的晶体脱落的费用一直全额报销,每次来报销都闹得天翻地覆;门面出租房的租费过低,领导有受贿之嫌;很长时间不来上班的人,不到厂里交劳动保险等等。产生极为恶劣影响的有两件事,一是晁克华任[
阅读全文]
第二节冲突上面讲的是晁克华,下面说和市政府副市长陈新明的冲突。二陈新民做王爱娟的订单,是一个加强管理使之规范化的过程。7月份上手,做到11月份,职工们基本适应了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模式。去车间看看,能感受到紧张快干的气氛,缝纫机发出了均匀悠长的声响,懂行的人马上就会觉得这是一个熟练技工居多的老厂,值得与之合作。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危险不[
阅读全文]
第八章时来天地皆同力(2)第一节清扫小作坊(2)1994年4月28日,纺织局局长唐锦带领纺织局一行领导将我送到服装刺绣厂。日前,他们重新安排了刺绣厂领导班子,前前任厂长晁克华担任第一副厂长,原来的副厂长周兆余、胡志刚保留原职。支部书记是倪四维,曾取代晁克华担任厂长一年多,他是地委副书记周福如的亲家。当时我听说,在研究刺绣厂领导班子的时候,孙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