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传人

祖国在唱红歌。祖国山河一片红。 文革在延续,因为有文革的传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们民族的文革。
个人资料
文革传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既然这个最新的25岁是事涉军队屠杀平民,那就说说另一次知名的军队杀平民事件后续。1947年春在台湾发生了大规模军队对平民的屠杀,就是后来称为“二二八”事件的过程。二二八的深层原因是国民党把在大陆的贪腐实践搬到了台湾,造成“族群”隔阂,进而引发民愤。直接起因是“小贩”的“非法”谋生与“城管”的野蛮执法。而后续的大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老G,北京爷。军农北大荒,而立回京城,朦胧闯商海,历练世间情。老G就是一普通的爱穿圆领大布衫的北京爷们儿。一不留神,老G裹进了那个25年前。老G家在二环外东长安街左近,出家门不远就能瞄着戳在建国门立交那儿的古观象台。那晚那儿一拉溜枪声如炒豆,老G在家呆着闹心,跟媳妇外出看热闹。当晚,京城东段无大伤亡,可老G还是亲眼见了建国门桥上一辆履带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文革小报”寻根第17篇。此篇有些猫腻。其中一些信息是文革时“大报”上的,但是此处大报是在美国出版的“小报”上翻印的,所以纯技术上说是“小报”就OK啦,^_^。说“娱乐”,其实有些沉闷,您要是有耐心,就跟老汉走一遭。上小报。下面这些是1966年12月广东“南方日报”上的电影海报,66年底,文革正“如火如荼”呢: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文革小报”寻根第16篇。这篇聊技术,只谈“技术”技术,不谈“政治”技术。不过文革话题一点政治不涉,打酱油都打不成,^_^。看小报,1967年初的:
技术“创新”。在太祖脑袋上打主意是文革时咱国人“创新”激情得以发挥的途径。技术,有用的,都能传下来。比如“耐热,耐水,耐污染,耐腐蚀”这些印太祖像的高标技术性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文革小报”寻根第15篇。“十万个为什么”许多人应该读过:
这是文革前的旧版,文革中成为“毒草”。先看“小报”。这是来自于上海“教卫战报”1967年秋的“批‘十万个为什么’大会专刊”。
这是报头按语。下面是“批判”的“总纲”类的罩子:
再贴两个具体“批判”的豆腐块。
唉,叹为观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2)

“文革小报”寻根第14篇。文革时,宪法不是笑话,是“外星”话,绝少有人提起。偶尔被提一下,因为如此“外星”,会让听者瞬间碉堡,然后很快恢复到整过容的阶级斗争脸。谁提过宪法?最有名的是刘少奇刘大人。传说中一次刘大人被红卫兵小将们批斗修理的不善,气不过,说出了“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近日,咱国一位70岁的半高龄女士,高瑜,被公安抓捕,并被在咱国的第一媒体央视上当众羞辱。高老太太的罪名到底是“窃密”罪或是“泄密”罪,老汉还没搞懂。罪名在外,网上传的高老太太的具体“摊上大事儿了”,就是把咱党的“中*央文件”给公之于众了,就是去年让大家“七不讲”、莫谈国事的那个东东。此事,如果是习近平习大人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14-05-04 16:56:02)

“文革小报”寻根第13篇。文革中,大家都喊“太祖万岁”,从没听人喊过“太祖亿岁”,思维的空间有些局限。虽有局限,界线之内还是有想法,毕竟“中国人聪明”是咱的共识。于是,一个要害问题就提出来了。什么是要害问题?这要先纠正一个错误概念,这个概念就是“造反有理”是文革的主旋律。错。造反是1966年下半年的主旋律,造到1967[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林浊水,同胞那边民进党创党党员,民进党“新潮流”系四大老之一,民进党内著名的“大学问”、有“台独理论大师”之称,曾任党外时期的“编辑作家联谊会”会长。林,是台湾知名知识分子。但是,作为合格知识分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实话实说。2006年,同胞那边民进党籍的陈水扁陈前总统的贪腐传闻成为全台湾的流行话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文革小报”寻根第12篇。文革对孩子们有啥影响?那么多孩子,还是得看具体的。这里讲一个1967年时六岁的青岛女孩故事。先上小报:
从讲话里挑一段:
下面这篇是一名“红卫兵大姐姐”在邱小妹访京时的陪伴心得:
这是文革时六岁邱小妹的故事。当时,邱小妹绝对是个聪明能干的“上进”孩子。邱小妹成了“活学活用”的“先进孩子&r[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
[51]
[52]
[53]
[54]
[5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