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

柔软,强大,包容,自由,无处不在,遇冷成冰,遇热成汽
个人资料
博文
(2013-01-23 06:11:19)
虽然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接人待物的方式,可是对于很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同的文化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不管是哪种文化对于那种“过河拆桥”行为都是嗤之以鼻。我们说“过河拆桥”,在美国讲”burnthebridge”.几天前,我的好朋友从前的同事Jane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记得Brian那个十几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同事。我当然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3-01-21 05:14:09)
我这个人有点儿“好色”。对于漂亮的面孔特别没有抵抗力。最近给儿子请了一个教写作的家教。第一次上课还不知道她教的怎样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她。她长的真的是太美了,典型的金发碧眼大美女。“好色”其实是开玩笑,我喜欢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她长的像极了我曾经的一个外教-爱伦。
爱伦是我在国内读研时的一名外教。她来自美国的密歇根州,是一个有点儿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3-01-17 19:08:08)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疑惑多多,对于我来说最大的疑惑之一是个”巧“字。”为什么会那么巧?”这是我无数次问过自己又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冥冥之中都是事先被安排好的,那怎么来解释一个”巧“字呢?比方说人与人的相遇,为什么会不早不晚,偏偏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地点?而且即使是出现在同一个时间和同一个地点,任何的一个细节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13-01-09 13:28:0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之情是古今中外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太多优美凄凄的诗句,太多欲语还休的意境,太多催人泪下的旋律,每个字,每个笔触,每一个音符都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深深地刻在心里,引起心的共鸣,让人潸然泪下欲罢不能。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没经历过离别,没有哪一个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2-12-31 03:52:08)
那还是在看琼瑶的爱情小说的年纪,少年轻狂的我固执地认为爱情是年轻人的特权。毕竟对那个所谓“上了年纪的群体有着太多的无知,不能想象出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会有怎样的感情生活,那时候总是认为"上了年纪"就不会再有心动的感觉,当然更不会有那种缠绵悱恻,山崩海裂,刻骨铭心的爱情了。似乎那个群体的人们都不再有感情,不再向往感情。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2-12-17 05:25:00)
我从小的家境应该还算是不错的。好象没有记得过为钱发过什么愁。印象中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都会买给我。当然我是小孩子,真的是经济上有什么困难的话,爸爸妈妈也不会告诉我们。不过我总记得爸爸的那个抽屉里的黑色的钱包里好象总是有钱的(也曾偷偷拿过钱包里的钱去买冰棍吃,这个故事在“快乐的笼中鸟”中有过描述)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1600/201211/22047.[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2-12-11 11:06:26)
两年的时间在上课,考试和打工中匆匆而过。我毕了业,进了公司,买了新车,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一天晚饭后,我捧着一本小说在读。电话铃响了,顺手拿起了听筒。一个浑厚的男低音从电话中传来 “ARE YOU MS。XX(我的名子)?“。“我是”我坐直了身子回答。“我XXX侦探”还是那么好听的声音,但是我却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我会和侦探有任何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2-12-10 05:35:13)
要说是一辆白颜色的HONDA,CIVIC,是我来美国后买的第三辆车。来美国后的第一辆车是浅蓝色的1979年产的OLDSMOBIL,第二辆车是辆暗红色的1989年产的TOYATA COROLLA。买这辆白色的CIVIC其实是个意外。是因为它的主人,我的一个一起搭车上学的同学要换车,而来看来买这辆车的人都太挑剔要求换这修那的,我的同学失去了耐心,就怂恿我买这辆车。其时这辆车的车龄和当时我正开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2-12-04 13:44:47)
我是在快餐店打了一个多月的工,在我第一次休假的时候,才知道我打工的快餐店原来位于一个SHOPPING MALL(室内步行商业街)。我出国的时候,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室内步行商业街。第一次去逛的时候,心里上的感觉有点儿不真实,象在电影里,也象在画片里,真的是有些象进了大观园。至于那时心里面把所有的价钱去乘十,然后恋恋不舍地离去的经历,恐怕很多那时来美国的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2-12-02 17:07:19)
他们还真的把我忘了。不过我再给店里打电话时,他们还没走。老板娘说一忙起来就把我给忘了。并告诉我她走不开,会叫朋友来接我。就这样我终于来到“BEIJING EXPRESS”。这家餐馆距巴士站大该10分钟的车程。那个叫杰米的人带着我走货梯上到顶楼,进了厨房。当时餐馆已经关门,大家都在做清洁。我当然是立即开始工作。然后就跟着车回驻地了。那天从中午以后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