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好处,就是可以欣赏成功,也欣赏失败,而不必为古人担忧。以前看电影大决战,觉得里面有两个人物拍的最好,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共产党方面后来成为元帅第三的林彪,非常的有性格,敢拂上意,执着决断;一个是败军之将杜聿明,看着兵败如山倒的危局,气可拔山力也盖世又满腹蹈略的常胜将军,竟然也无能为力,望兵兴叹,丢盔撂甲,最后以一个军需官的伪[
阅读全文]
新军事网讯国民党在大陆的败亡,真正决定性的还是淮海会战,国民党虽然输掉了辽沈会战和平津会战,但只要能在淮海战役中获胜,基本还能够维持江南半壁江山,淮海之战的失败则注定了它在中国大陆的彻底溃败,所以,淮海战役应该称得上国共内战决战中的决战。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拼得最狠的一场,整个战役中虽然也有个别部队的成建制叛变,但至多也[
阅读全文]
史澜导:《僵硬的大地:美国农学家在中国的土壤上,1898-1937》2000年第2期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6
陈意新本书为史澜导在斯坦福大学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始于1898年美国农业部派员去中国搜集植物种子而开始的美中农业正式交流,终于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时美国农学家在华工作的中断。史澜导企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农学家在中国经年的努力没有能够改进中国的农业[
阅读全文]

1913年,日本人在北平的“末次研究所”开始收集中国情报
记者 钟晓勇“你知道‘末次资料’吗?”8月中旬,在厦门采访的一周时间里,我不断地问厦门文史研究人士、传媒工作人员及各种各样的知识界人士这个问题,看到的几乎都是茫然的神情:末次?什么末次?此时,“末次资料”从日本人回到中国人手里已满55年了。在厦门大学图书[
阅读全文]
“我們的前線指揮官拿的是作戰計劃副本。而共軍拿的卻是正本”
剛來美國時,曾在電視上看一黑白電視對海峽兩岸的採訪。大陸方面記得有蕭華上將的妻子。說起“蕭華同志”來的喜悅溢於言表。那時蕭華已經去世。
台灣方面採訪的人裡有蔣緯國將軍。他說到當年在大陸的失敗是因為“匪諜鑽進我們的心臟裡了。我們的前線指揮官拿的是作戰計劃副本。而共軍拿的卻[
阅读全文]
鐵十字戰法源於國民政府當時的戰略思想,即大城市、交通線布點作戰,徐州是隴海線、京廣線的交匯點,恰似一個鐵十字。《戡亂手冊》有雲:“現代作戰最要緊的莫過於交通,而控制交通就先要控制都市,因為都市不僅是經濟文化的中心,一切人才物資集中之所,而且在地理形勢上,他一定是水陸交通的要點。我們佔領重要都市之後,四面延伸,就可以控制所有交通線,[
阅读全文]
【看中国2002年07月12日报道】去年以来大陆网上流传一篇文章,指中共创党人之一、著名元老董必武,给人印象是忠厚长者,实际是中共地位仅次于周恩来的特工头子,在国共内战中为中共立下很大功劳。这篇文章指董必武于抗战期间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以及一九四O年在中共南方局协助周恩来,主要是从事对国民党的间谍工作,将大量中共特工安插潜伏在国民党上层,套取[
阅读全文]

在具體計劃實施上,由於隱藏在南京國防部的中共間諜劉斐、郭汝瑰等的运作,廖耀湘兵团在沈阳、北平、南京三方面往返磋商之中,進退不決,遷延時日。
10月25日廖耀湘兵團在兵力、火力不易展開的遼西黑山縣被中共黨軍以人海戰術衝散,是中共間諜殺害了中國著名的抗日遠征軍---新一軍、新六軍。戰後,新1軍軍長潘煥昆、參謀長葉錕,新3軍軍長龍天武隻身突圍,逃[
阅读全文]
五、蒋介石再变决心,黄维兵团被歼12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歼后,刘峙找我到他的办公室里,说打算放弃徐州向西撤退。在图上研究后,我觉得刘峙似乎太泄气。就对刘峙打气说:“目前还未到考虑这一方案的时候。如果能集中兵力,再调五个军加到李延年兵团,协同黄维兵团南北夹攻,打通津浦路这一段,是上策;其次是将徐州30万兵力能与黄维兵团协同一致,安[
阅读全文]
一、淮海战役前蒋军的幻想1948年春,我向蒋介石贡献反人民作战计划的要旨是:集中强大的机动兵团,吸引解放军攻击某一据点久攻不下,待其攻击顿挫时,出动机动兵团与之决战;如果蒋军已整补完成而对方尚未发动攻势时,即争取主动,发起攻势,寻求解放军的一部而击灭之,以挽回蒋军连年惨败之颓势。1948年下半年,蒋介石即决定采用这一作战方针。以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