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笔会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博文
大师与圣贤董铁柱/大华笔会会员/美国前些日子季羡林先生走了。照理说盖棺定论,可是这是一个新时代,棺材是早就从市场上消失了,盖棺一说,也就成了历史;而舆论权力在网络上的绽放,让定论一说,也成为不可能。于是季老一走,关于“国学大师”的议论,居然就沸沸扬扬起来了。本来我是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些议论的,冷眼是因为这些议论了无新意。究其概要,无外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耕耘願望文野長弓/温哥华/大華筆會會員誰會如此展露自己的胸懷:把隱藏胸中的一個夢,透過一柄特製的木刀,以楷書把“願望”二字,刻在潔白的大地上──寫在被昨夜一場大雪覆蓋的大地上﹖呵﹐是你──近乎耄耋之年的一位洋人!兩年前,當你匆匆而來向我借走《快雪堂法帖》(涿拓)本,說要臨摹研習中國古代書法藝術之時,便陡然令我一驚﹕到了這把年紀,為什么不靜心寡欲地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家鄉的荔枝
李秀清/温哥华/大华笔会会员文友回中國探親返轉溫哥華時,家鄉的表弟托他送來一個包裝精致特小的竹籮荔枝,說:「這是‘妃子笑’」。一提起妃子笑荔枝,我感情的津液就會汩汩而生,這是荔枝的極致品種。有話,牡丹是花中之王,荔枝是果中之尊,而妃子笑更是尊中之「尊」了。它殼似紅繒,皮光而薄,色如琥珀,肉厚核小,漿滑如乳,味如蜜,香如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梦萦蒙特利尔
郝耳/温哥华/大华笔会会员
住在渥太华,蒙特利尔就像搁在你枕边的,潘朵拉的魔盒,日夜吸引着你,令你忍不住总想掀开盖子看个究竟。
才二百多公里的车程。我的法国老友何杰很有把握地说: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到了。
路况很好。虽说是周末,车子还是能拉开距离,以百码的速度疾驰。偶尔还有超车的,那准是违规拼命的了。
车入蒙特利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九日记数则(六)客人/温哥华(大华笔会会员)X月X日星期X晴已经好几天了,一到夜深人静,坐在我六楼朝西的书房里,就可以隐约听到远处高音喇叭的广播声---大约是在十里地外的新发广场,那里是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让人不由想起“文革”时“文攻武卫”的那段日子。可是昨晚儿到后半夜,这喧嚣声就没有了,倒显得夜格外的静。今早起来打开电视,就看到北京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八九日记数则客人(大华笔会会员)X月X日星期X晴今天看新闻,说是从国外回来四个人,跑到天安门广场宣布绝食。看来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呀。这下学生们又来神儿了,快要熄的火又窜起来了。这四个人中有两个我完全不知他们是何方神圣。其他两个,侯德建听说是个音乐人,也只是耳闻。刘晓波却是个“熟人”。其实说“熟人”也不太对,我还真不认识他。不过他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八九日记数则客人(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X月X日星期X阴转小雨今晚电视上播了李鹏总理发布戒严令。原来戒严和军管还是有区别的。可是戒严就戒严,也不必故意做出那副凶狠的样子吧。还念白字。真是贻笑大方。不过戒严令颁布了,事情终于要有个了结了。只是要用戒严来平息学生运动,这对于靠群众运动起家的政府来说是不是有点讽刺。X月X日星期X晴真想不到,戒严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国运、时运、家运与人运――仲春祖籍行纪事与感怀(二)昭隐(大华笔会会员)最不幸的是鹃儿一家。她的大伯系三青团头头,镇压进步学生,49年前夕逃台。其弟(即鹃儿的父亲)本是一个声望很好的教书先生。他也曾有过逃台的念头,但当时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正怀着鹃儿,他不想只顾一己安乐,置家人不顾。而且,自己从未涉足政治,经济上也未当家,因教课认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与往事干杯
刘淑凤
往事,总是在某个空暇里无约而至,带给日子或多或少或喜或悲或快乐或忧伤的身影。要学会与往事干杯。喝过了岁月的酒,人生的甘苦已不再是文字里浸渍的那些感叹,得意与失落的感觉真实地在生命的体验里突现,让那些无益于成长的回忆以及一切悲痛和哀怨都消失在对未来的希冀里。人生注定要忘却一些东西,不应再追忆的便彻底摈弃,太多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国运、时运、家运与人运――仲春祖籍行纪事与感怀
昭隐(大华笔会会员)
(三)
安是清末某总督的孙女,聪颖美丽,四岁识字读书习画,是大家族中长辈们喜爱的掌上明珠。中学阶段她受中共地下党影响,办抗日读书会、宣传队等,到敌后宣传抗日,其间与族中同龄子弟欲奔赴延安,中途她和另一表亲被家中追回。后来在家族压力下,嫁给了在国防部二厅任职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