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圣贤
董铁柱/大华笔会会员/美国
前些日子季羡林先生走了。照理说盖棺定论,可是这是一个新时代,棺材是早就从市场上消失了,盖棺一说,也就成了历史;而舆论权力在网络上的绽放,让定论一说,也成为不可能。于是季老一走,关于“国学大师”的议论,居然就沸沸扬扬起来了。
本来我是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些议论的,冷眼是因为这些议论了无新意。究其概要,无外乎以下几种:1.季老是真正的大师,他一走,中国再无大师了;2.季老根本不是国学大师,只有民国清华四巨头才能当此称号,现在中国就没有大师;3. 中国就没有大师,西方学界就没有人把中国学者尊为大师的。对此,我是一笑了之。
不过,我忘记了这是一个新时代,就算我缄默不去八卦,八卦也会找上门来。今天在网上,旭说,近期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上有一位神秘人士,对那位朋友缅怀季老的文章颇“商榷”了一番。旭问那个人是不是我。我不由得笑了起来,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啊。
我虽不敏,却也熟稔张载的教诲,自以为做的是圣贤的学问。中国哲学——无论是儒是道,从来就不是以“大师”为目标的。孔子说:“君子不器。”孔门弟子三千,颜回之所以卓然,并不是因为他的博学,而是因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程颢说:“博闻多识是玩物丧志。”君子治学,本来就只是讲究对性命道德的体认和实践。大师云云,无非是学问精深,或者是理论新奇,究其本质,还只是一个“器”。朱子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因此大师如王静安者,最终也只执著于一器而不能通达,就学问来说,固然是个巨人,就境界来讲,却终究欠缺了一些。
自入学术之门以来,我一直对大师抱着极大的尊敬。不过这些年来,从旧大陆到新大陆,各种肤色的大师,也颇见了一些。治学愈久,愈觉得当下的学问和横渠之学并无关联,不由得暗合同乡阿Q的想法,觉得大师二字,也无非就是小尼姑的头,于是准备到农村做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打算把少年之时立志成为大师的宏愿当作个笑话扔到大西洋里头。因此,我又怎会计较于辩论大师的意义?
不过,我却不敢忘记“物吾同胞,民吾与也”,不敢忘记先贤们的教诲,虽不敢说自己已经是个君子,也将毕生“养浩然之气,秉乾坤之道”,勉力为之。有朋友问我教书匠工资几何,我也可以坦然地说:“君子固穷”。
只为这一声姐姐
李愫生/郑州
因为在媒体工作的关系,认识了他。他的名字并不响亮,他的外貌也很平凡,尽管娱乐公司都“赞”他是帅哥,“赞”他的音乐才华。在他倔强固执的表面下,他有颗自知的心。他就是舜文齐,曾经也叫舜天齐。
他腼腆地笑,默认几年前自己的少不更事,自己的固执的大男人脾气。他一直不肯承认,他生活在姐姐的光环之下。他宁愿说,他不喜欢当歌手,他更喜欢当音乐制作人。
可是,在提到姐姐宁静时,我还是看到他眼睛里固执的痛苦,和热爱。
从小,姐姐就不喜欢舜文齐。他坦言,那时候他可皮着呢。用宁静的话来说,就是“很讨厌,太贪玩”。那时候姐弟之间没少闹矛盾。舜文齐说,记得我上小学前,大姐二姐都看不惯我,她们勾结在一起搞小政权。宁静自封为女王,还拿着钢条威胁我,说不和我玩。姐姐从小身上就有一种霸气。小时候,我告诉别人要离家出走,被姐姐发现后,她吊起我来打。所以,到现在,舜文齐都还敬畏姐姐。
我狂笑,为他小时候的皮,也为宁静的厉害。谁小时候没有过爬树捉鸟、逃学离家的糗事呢。我也被哥哥教训过。那时候,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把哥哥打倒,让他再“欺负”我,哼。
姐姐很喜欢干净,经常打扫卫生,她有一点洁癖。每次他从外面玩回来都是脏的,整一个泥猴。姐姐不让他坐她的床,嫌脏。他不理解姐姐的固执。她还喜欢在家里走过来走过去,摆东西,来回走10遍,东西还是那个位置,只是稍微移动了角度。舜文齐要狂晕。
虽然,他也不是很喜欢姐姐,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在姐弟的磕磕碰碰中,他还是忍受着姐姐为他安排的人生,读书,学音乐,甚至还因为自己不听话姐姐恶整他去看了一个月的自行车。在聊天中,我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男孩子的自尊,他一直想脱离姐姐的庇护,想自己去飞。
直到有一天,他真的长大。
或许,你还记得几年前,宁静和一个男孩铺天盖地、沸沸扬扬的“姐弟恋”绯闻;还记得宁静拿80万元钱,给一个男孩出唱片,别人却连小样都不想听;还记得,《特务小强》在网络的走红;还记得宁静在哪里出席公益活动,身边都出现的一个男孩身影……他,就是舜文齐。
那次在北京,和文齐、宁静一起吃饭,姐姐满是责备地挑剔弟弟的不是,但她的眼神里是满满的爱意。宁静只想让弟弟做成他想做的事业,而她,愿意做一块被他踩在脚下的垫脚石。在舜文齐送我去机场的路上,他眼里含泪,他说,姐姐为他付出的太多了。尽管,他没有像姐姐那样大红大紫,但有这么好的姐姐,他知足了。
也许,所有的手足,都是这样,尽管他(她)经常挑你的不是,经常损你,看你不顺眼,但在你有危难和困苦时,他(她)第一个跳出来帮你。你的个性,你的缺点,他(她)都已忽略,只为你的这一声“姐姐”。
___
渥太华的春天
郝耳 /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
离开满城樱花灿烂的温哥华,尹莹站在校园迎春与玉兰相映成辉的路旁,挽留我说:你会后悔的,今年这里的春花,你还没有好好欣赏过。
独自静坐在机舱里,她的话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不停地在我脑海中盘旋:你会后悔的,你会后悔的...是的,我们失去了天真的童年,我们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如今,又要舍弃一个、一个迎我们而来的:无比绚丽的春天!
人总被各种各样的琐事牵扯着,哪一天才算真正为自己活着?
女儿在渥太华的工作合约已满,要调回巴黎公司总部去。外孙女绿熙在这里的学期没有结束,需要我去协助照顾。道理就这么简单,我能不管吗?也许我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可以不去。但女儿只有一个愿望:她希望我能去。
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我去过,如今辞别满城春花我再去。她的愿望大过我一千个、一万个非常像样的理由。原因只有一个:她是我的女儿。
时至四月中旬,渥太华仍了无春意。尽管阳光明媚,但仍是寒风飒飒。草地黄黄的,嫩草不敢露芽。树梢干干的,绿叶不肯冒尖。什么迎春条呀、风信子呀、梨树、樱花、玉兰都把花苞收裹得紧紧的,生怕染上风寒。
也许是等不急了吧?上个周末,绿熙的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我也作为志愿者的家长,应邀参加了学生们的活动。
驱车八十多公里,在城东北郊一个叫Rockland的森林里,我和二十多个四年级的学生一起,在班级老师和森林辅导员的带领下,在光秃秃的树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要在林子里找到:森林里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赖以生存的水源和食物——那都是森林辅导员预先安置在树干上的印记——森林里没有路,二十几个学生分散在满是落叶、残枝、树杆、沼泽的灌木丛间穿来穿去。当发现一个印记时,大声欢呼、喜笑的快乐也感染了我。于是我也像孩子们一样好奇,一个树杆、一个树杆地找寻我们的猎物。
下午,我们翻过两个小坡,来到坡顶的一片小池塘。辅导员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网兜,分成若干小组,让大家到池塘里捞一捞,看有什么收获?天啊!这片池塘方圆不过数
春游愉快地结束了。尽管我们没有看到花、采到叶,但我们在春天的池塘里,看到了生命在萌动。学生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把扑捉来的生物:不论是青蛙还是孑孓,全都归还池塘。
我们不能自由地挥霍地球有限的资源。这是Ansel Adams安塞尔-亚当斯的箴言,也是森林辅导员工作的准则。孩子们在这里上了生动的春天一课,也受了环保的教育。
谁说这里春天来得迟呢?冷峭的寒风一过,运河水涨,两岸的柳树抽芽,繁花争相吐放,一片春日景象。五月上旬,这里将举行盛大的郁金香节。虽说比西岸晚了一个多月,但毕竟没有凄风苦雨,倒是令人神高气爽。
我会告诉尹莹:我在这里追上了我的春天。
奥巴马学习姚明好榜样
李良旭/马鞍山
奥巴马是个不折不扣的篮球迷。从小,他就喜欢打篮球,求学时,他就是学校的篮球队主力队员。他那灵活多变、潇洒英俊的身姿,常常引来观众席上,一群群女学生的尖叫声。那过人、那防守、那投篮、那眼神,曾倾倒了无数的女球迷。那是留在他青春底片上一段最温暖、美好的记忆。据悉,他与夫人米歇尔,就是在哈佛大学篮球比赛场边相识的。那时,他俩都是哈佛大学男、女篮球队队员,是篮球之间的传递,使他俩传出了友情、传出了感情、传出了爱情。几十年过去了,奥巴马每每回忆起当年他与米歇尔相识的情景,目光中顿时溢满着一丝柔情,仿佛又回到那甜蜜、温馨的恋爱之中。那是人生中最浪漫、最陶醉的一段日子,沁入心田,绵绵流长。奥巴马参加工作后,他就成为火箭队的一名忠实的球迷。他期待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像火箭一样直冲云霄,绽放光彩。
在参加总统竞选期间,曾有无数女球迷,高举出奥巴马在篮球场上英姿俊朗的照片,赢得了许多球迷的选票。特别是他和姚明同场比赛的照片,更是赢得了无数的选票。在内心里,奥巴马对姚明充满着感激。在美国,有人可能不知道奥巴马是谁,但是,不可能不知道姚明。姚明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心里想到的是,一个与姚明走得非常亲近的人,也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那是来自东方巨龙国土上的一枚火箭,他让美国人沸腾、让美国人狂热,让美国人痴迷。那是一股魅力无穷“姚明热” 的巨大影响。
奥巴马对火箭队了如指掌。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中,还不忘打听火箭队的战况。火箭队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让他牵肠挂肚,百转千回。在竞选总统十分激烈的时刻,当听说有火箭队比赛,他竟放下竞选,专门去看火箭队比赛。他的助手非常不解,用充满疑惑地眼神望着他,仿佛在说,您的大脑是给驴踢了?是当总统重要,还是看球赛重要?奥巴马耸耸肩,诙谐地说道,观看火箭队比赛,对我来说,有时比竞选总统真的更重要。这就是一个将篮球看的高于一切的奥巴马,他就像是一个邻家大哥哥、小弟弟一样,让人感到是那么平和、那么亲切、那么寻常,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和遥远。
奥巴马与姚明的私人友情非常深厚。只要有姚明比赛,他一定要想方设法,抽出时间去观看。实在抽不出时间,他也要让身边的人在笫一时间里,将比赛情况告诉他。姚明的伤情也让奥巴马牵挂。当姚明缺席火箭队剩下的比赛后,奥巴马曾一度放弃了观看火箭队的比赛。原来,在奥巴马心中,姚明就是火箭队,缺少了姚明,火箭队就将不火不箭了。姚明的腿伤,奥巴马亲自过问,还请来了美国最好的医生,就是为了能将姚明的腿伤早日治好,重返赛场。他在去芝加哥视察时,还特意在百忙之中去接见姚明。他在与姚明的交谈中,发现姚明的篮球理论,对他作为一名美国总统的治国方略也大有裨益,特别是对如何摆脱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很有启发。他需要姚明篮球的团队精神来鼓舞全体美国人、来振兴美国经济。他常常引用从姚明那里学到的中国的一句俗话,叫做:人心齐,泰山移,来鼓励美国人民。作为一名总统,他从与姚明的交谈中,仿佛找到了一条治国契机,来化解这场来势凶猛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姚明的篮球给奥巴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享受、带来了启发,奥巴马学习姚明好榜样。姚明的篮球理论,给了奥巴马一帖清醒剂。从与经济似乎毫无关联的篮球赛中,奥巴马独具慧眼,仿佛看见到一线亮光。那亮光,来自遥远的东方、来自中国、来自姚明的篮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