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jin 随笔

我自幼喜爱文学创作,但大都是写他人他事。如今总算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可以畅所欲言的“用武之地”。
个人资料
博文
(2008-05-29 15:58:46)
我在北京呱呱坠地时,我外婆大老远地从南方赶来北京照顾我。她讲一口道地的吴侬软语(苏州话),却很快和邻居中一位说话嘎嘣脆的北京姥姥成了莫逆之交。虽然她们沟通起来常常是“鸡同鸭讲”,往往要挤眉弄眼甚至要指手画脚方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却并不妨碍两位老人成为“惺惺相惜”的至交。北京姥姥有个幺儿,是个很老实听话的小伙子,我外婆叫他“小弟”。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5-28 10:28:51)
多年前我在硅谷工作时,与一位福建籍的女同事偶然聊起了我写的《读书纪事--记一位印度室友》一文,她也说起了她经历过的一段与印度人有关的趣闻。女同事曾和丈夫一起在美国某名校攻读电脑硕士学位。指导教授为某课题编组时,自然而然地将班上唯一的四名亚洲籍学生--女同事夫妻俩、一位台湾男生和一位印度女生编入同一个课题组。
课题讨论会在台湾男生家的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5-26 22:38:52)
我们生活在一个唯名牌是从的时代。从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名牌坤包,到名车、名表、名钻、名人.....两年前看到过一篇短文,说的是某月薪4,000元人民币的上海白领MM,却吃在父母家,住在父母家。她把四个月的薪水全部拿出来,买了个16,000元人民币的名牌LV坤包。按当时的汇价折合2,000美元,令“美巴子”们对国内的“消费能力”自叹弗如。
什么是名牌?有人一语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台湾籍的旧室友乔迁,带走了客厅里本属于他的所有家具。也是台湾籍的新室友随即搬入,可新室友除了随身携带的几只皮箱外,别无它物。偌大的客厅里空空荡荡的,显得颇为凄凉。与新室友一商量,在创收的诱惑和点缀客厅的双重需要下,决定公开招收住在客厅的新室友。决定一个月只收客厅室友八十美元,这价钱在当地打着灯笼也难找。果然,上午才将招租广告贴到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5-26 17:56:36)
武侠文学被誉为“成年人的童话”,是许多成年人乃至少年人、老年人的最爱。他们看武侠小说废寝忘食、观武侠影视剧如醉如痴,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欣赏群落和消费市场。我素爱阅读、雅号“书呆子”,却一直对武侠文学“严重缺乏感情”,连带也对武侠影视剧兴趣缺缺。我觉得:人成年之后还需要用这类脱离现实生活太多的浪漫“童话”“再哺育”吗?武侠文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5-26 16:56:10)
什么叫文化?这实在是个可大可小、可宏可微、可繁可简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文化可以是由专家学者们写就的一部部宏篇巨著,由制片导演们拍成的一集集长长的电视文化系列片;文化也可以指诸如某人打领带时不知就里、吃西餐时不会用刀叉等等日常琐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定义比较简单明了。那时,由“琴棋书画”定义的“文化”是由“刀枪剑戟”定义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5-25 12:47:59)
迎着初升的朝阳,我驾车在上班的滚滚车流中高速前行。右前方,一只不知名的美丽鸟儿竟然站在马路上离车流还不到一尺半的地方。它一边拼命地猛啄着地上一包不知谁丢弃的食物,一边不时地抬起头警惕地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看到我前面的那辆车靠近了,它猛然飞了起来。可惜它已无法抗拒高速行进中的汽车卷起的强大气流。才飞起不到一米,它就像一片突然被卷入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