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在硅谷工作时,与一位福建籍的女同事偶然聊起了我写的《读书纪事--记一位印度室友》一文,她也说起了她经历过的一段与印度人有关的趣闻。女同事曾和丈夫一起在美国某名校攻读电脑硕士学位。指导教授为某课题编组时,自然而然地将班上唯一的四名亚洲籍学生--女同事夫妻俩、一位台湾男生和一位印度女生编入同一个课题组。
课题讨论会在台湾男生家的客厅举行。中国夫妻和台湾男生都踊跃发言,只有印度女生很少插嘴,显得心不在焉。讨论进行到一半时,印度女生突然提出要打个电话。这个要求屋主自然无法拒绝,谁在本地没个亲朋好友要临时联系呢?于是在热烈的国语讨论声中,不和谐地夹杂着印度女生长达半个多小时咿咿啊啊的印度语声(电话放在与客厅相连的厨房),以至其他三个人终于不胜其烦、侧目频频。
后来台湾男生收到了电话账单,打开一看吓了一大跳,因为账单上赫然列有一笔高达一百多美元的电话费。这通电话的接收地既绕口又陌生。台湾男生赶紧打电话去电话公司询问,确定这通电话确实是从他家打出的。电话公司也颇费了番功夫,才查出该通电话的接收地位于印度的一个邦内。台湾男生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自己曾有过什么印度籍的亲戚朋友。正在抓耳挠腮之际,目光无意中扫过指导教授刚刚批回的课题报告,耳畔突然回荡起那天的课题讨论会上咿咿啊啊的印度语声。
台湾男生立刻抄起电话询问印度女生。后者起初在电话里装傻,继而矢口否认。但当台湾男生上门拿出电话账单,上面白纸黑字地列出了打这通电话的时间和电话接收地之后,印度女生才哑口无言了。印度女生不想或无力支付打到印度的高昂的长途电话费,可又想和国内的亲友聊天,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个印度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锦囊妙计”。
印度人的思维确确实实”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