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自尊,自尊心心理乱谈之一“自我”是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这“自我”有什么好研究的?人能连“自我”都弄不明白吗?身为中国人,尤其对“自我”的探讨怀有抵触:我就是我,”我”的对面是“你”。好了,研究完毕。可能是因为东方人比较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就不太刻意地去追根溯源“自我”吧。另外,比较一下苏格拉底和孔子,会发现苏格拉底[
阅读全文]
年少的时候,疯狂地看小说,古今中外,无所不看。开始时是没有选择,有什么看什么。文革后,可看的书丰富了,就只挑名著看。什么《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红与黑》,《呼啸山庄》,还有卡夫卡,《1989》,古代现代,超现实主义,都看,还差一点儿成为西方文学的研究生。后来发现花了那么多时间读书,和经济价值一点挂不上钩。看那些做生意搞表演的[
阅读全文]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缘故,又或许是童年所受教育影响的缘故,从小我就不甚迷恋爱情。觉得自己好象是个一百岁的老人一样。记得第一次看《青春之歌》,这部曾经被无数年轻人崇尚的爱情小说,我却对林道静的感情嗤之以鼻。觉得她造做得像孩子。
长大以后,婚姻恋爱也不觉有什么轰轰烈烈。觉得那也就是人生的一个中途站,你到了那里,就可以下车,休息一会儿,[
阅读全文]
请看下面两个很平常的例子:
例子1。孩子在玩玩具,要求大人和他一起玩。忙着做其他事情的大人应付其事地和孩子玩了半分钟就走开了,让孩子自己玩。过了一会儿,孩子自己玩得无趣了,丢下一地的玩具去看电视了。大人忙完自己的事情回来,发现一地的狼籍,便呼叫孩子把玩具收拾好。孩子不愿意,说:“你为什么不收拾?你不是也玩了吗?”大人便有些不高兴[
阅读全文]
做父母的各位,你们有体罚过你的孩子吗?你经常体罚你的孩子吗?你赞同体罚孩子吗?你认为体罚孩子有效吗?
通常家庭中,体罚孩子的是父亲。偶尔也会有母亲这样做。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参与了家中教育孩子的日常工作,并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从来没有体罚过我的孩子!那么恭喜你。我相信你是一个懂得教育,富有爱心的父亲。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
阅读全文]
先从这个字“娶”来分析。我们知道在英语里用的是MARRY,表达的是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的结合。而汉语里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其区别在于,男女之间的结合是不平等的。“娶”和“嫁”表示的不是单纯的两性的结合,而是男性得到了一个女性,或是女性归属于了一个男性。
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是强大而隐形的。“娶嫁”而不是“MARRY”,就把我们的婚姻观念和西方[
阅读全文]
我的女性观
-----续
和每一个结婚成家的女性一样,我成家后面临一个相当可观的改变就是“当家作主”。世俗些的说法是,掌权了。什么权呢,当然是家庭的财政大权啦。继承了我母亲的传统,也吸取了她的教训,我采取的掌权方法是大权民主化,小权集中制。因为我冷眼旁观了父母的经济纠纷许多年,觉得其实他们之间的大多数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说母亲总[
阅读全文]
我的女性观
自觉非常幸运的是,自小就没有被按照传统的观念教育为合乎规范的女性。小的时候父亲被打发去了天涯海角,母亲工作第一,经常要上夜班,我和几个兄弟几乎没人管。我自然多数时间都是和哥哥和弟弟一起玩,从来没有男女之别的概念。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一个大男孩笑话我说:“我看到你跑到男孩的厠所去了。”其实我没有,只是因为我老跟着我哥,[
阅读全文]
我的母亲-----续
每当我重新审视我母亲和我自己的女性特征时,最令我沉思良久的,是那些忍让,忍耐和沉默。母亲不是一个温良谦逊的人。和外婆一样,她做事很有决断,有时甚至是很霸道。父亲也颇怕她,特别是在用钱方面。可是在对待外婆的事情上,她从来没能逃出传统的规范。在外婆病重的晚年,母亲也步入老年。照顾一个瘫痪的病人,从吃喝拉撒,到洗澡穿[
阅读全文]
我的母亲
我要感激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灌输给我很强的自强意识。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但是母亲从来没有给过我撒娇的机会。在我的记忆中,我几乎就从来没有在母亲面前撒过娇。相反,如果我偶然流露出女孩子的娇气,她就会毫不留情的嘲笑我。甚至连我的名字,也像一个男孩子。
像所有典型的中国式母亲,我的母亲也是勤勉辛勤的。她是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