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
心理学有一个选择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首创的。我刚开始学习这个理论时,觉得非常难以接受。尤其是该理论最经典的一句话:你无法改变他人,你只能改变你自己。但随着自己在心理辅导的领域工作时间的越长,我越感到这个理论的份量。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人生中的幸与不幸,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虽然残酷,但真的就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现实。
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都认为外部的世界才是我们所有幸福和痛苦的来源。例如个人的幸福是和可观的收入和慈爱的家人密切相关的。个人的痛苦是由于遭遇了不幸的事件和外部的打击所导致的。这样的观念并没有错,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度过一生的。
但当你学会了使用选择理论来看待人生时,你会发现你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理解人生。特别是理解痛苦。因为幸福其实是很简单的思维,痛苦才是衡量人生高度的标杆。
很多人绝对不会同意,人生的不幸其实是一种个人的选择。我本来也不同意,但事实是,无论你是否同意,其实事实的确如此。
就拿现下热门的话题来举例吧。说说宗庆后的遗产争夺案。
宗庆后的不幸,是在死后家人为了争夺遗产,将他苦心保持了一生的贤夫慈父形象打了个粉碎。但其实所有的结果,都是他生前选择导致的。他选择了出轨,他选择了婚外生子,他选择了将权力交给婚生的女儿却又不忘恩惠非婚生的子女。如果没有他之前所有的这些选择,又怎么会有现在的遗产争夺战呢?
说到宗馥莉的不幸,是她选择不接受父亲的出轨。很多人会说宗庆后的出轨不是宗馥莉的错,宗馥莉经历家庭破裂的不幸也不是她能够选择的。这固然是一种普世的理解。但从个人选择的可能性高度来审视,就会发现,不接受父亲的出轨,不接受非同母的兄妹,使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来打压父亲的第三者以及异母兄妹,所有这些都是宗馥莉的选择。当她选择这么做的时候,她必然会经历各种来自公权和家庭压力,以及自我内心的愤怒,无论她本人是否承认,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她个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那么杜建英和她的子女们的不幸是否也是他们的选择呢?当然。杜建英选择了与宗庆后发生婚外情并且选择了与他生了3个孩子。她也选择了接受不对外公布自己的婚姻状况来保持宗庆后的形象和自我的脸面。至于3个孩子,他们选择了将自己隐藏在幕后,只接受宗家的经济援助。而当这种生活方式发生危机时,他们所面临的痛苦就是不得不撕破脸皮,寻求公权力的支持。当初的隐忍有多持久,如今的痛苦就有多深刻。
有人会说,即使是他们选择了这样做,也是因为其中不得已的原因。其实所谓不得已,就是选择的代价而已。宗庆后知道公开自己出轨的代价是本人公众形象的破裂,这个代价是他无法承受的。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可以承受的代价的选择。可惜的是他无法让自己的子女和他永远保持一致。宗馥莉如果接受父亲的出轨,接受异母兄妹的话,其代价是承认自己的某种无能和某种欠缺,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无法接受自己的能力其实是有限的。这种无形的自我否定是一种顽强的心魔,导致许多的强者翻车。杜建英和她的子女们如果违背宗庆后的意愿,在他生前将家事公诸于世的话,其代价很可能是失去经济上的好处,他们自然是趋向于代价比较小的选择的。那就是隐身幕后。趋利而避祸乃是人之天性,没有什么好指责的。只不过如果否认杜和她的子女们没有选择,根本就是谎言。
选择理论总结了十大公理,我从网上copy下来这里。
十大公理
在所有人的行为中,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为。
所有我们能够给予其它人的只有信息。
所有长期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上出了问题。
有问题的关系总是我们当前生活中的一部分。
过去痛苦经历会对我们今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回想痛苦的经历却对当前的生活基本上是没有帮助的。当前重要的任务是改善当前的重要关系。
我们被以下的五种基因导向的需要所驱动着:生存、爱与依附、权力、自由、乐趣。
我们要满足这些需要只能通过满足优质世界中的图像。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所有能做的只是行为。
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称为总体行为并且用动词来描述,它包括四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动作、思考、感觉和生理活动。
我们可以选择所有的总体行为,但是我们只能直接控制动作和思考部分。然而,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动作和思考来间接控制我们的感觉和生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