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世界探索

个人爱好:文学,心理学,历史,家族史,哲学.
个人资料
不羁的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自我,自尊,自尊心--- 心理乱谈之一

(2008-10-25 05:05:02) 下一个

自我,自尊,自尊心

心理乱谈之一

“自我” 是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这“自我”有什么好研究的?人能连“自我”都弄不明白吗?身为中国人,尤其对“自我”的探讨怀有抵触:我就是我, ” 我 ” 的对面是“你”。好了,研究完毕。可能是因为东方人比较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就不太刻意地去追根溯源“自我”吧。另外,比较一下苏格拉底和孔子,会发现苏格拉底有许多关于探讨“自我”的谈话,例如他的名言“认识自己 ,方能认识人生。”“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这是一种向内发掘的思维方式。孔子的思想则多是修身处世,是一种向外取得的,感知或学习的方式。例如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佛教可能是最早关注“自我”的思想意识。本人不太熟悉佛教,不敢乱说。只是知道佛教发现人往往被各种欲望左右,“自我”变得失控。所以如果“自我”想要成为自我的主宰,就必须摒弃各种欲望。当弗洛伊得注意到人经常会自己都不能解释自己的行为,他对这点很感兴趣,追究下去,发现“自我”其实是有层次的,他把自我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这样一来,就开启了现代心理学研究“自我”的先河。

记得学生时代被灌输了许多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记得最清楚的有“主观意识”和“客观现象”之别。然而这“自我”,“本我”和“超我”,是主观意识呢还是客观现象呢,我曾经很是迷惑了一段时间。这也是早期教育给我留下的烙印吧。

所谓的“本我”,是客观存在于我们的意识里,但却又不为我们所知道,它会时不时地出现,左右我们的行为和言论,但在我们自己清醒的意识里,却以为那是我们自我的,出于其他目的的行为。这么说起来真是绕口得很,说白了,就等于说“我”以为我是我,其实此“我”非真我。天,那究竟谁才知道那个“我”才是“我”呢?这也是很多人对心理学感到恼火的地方,认为那是胡说八道,因为他们会说“难道我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谁,反而你知道我是谁?”当然也有人对心理学感到很神秘,觉得那好像是读心术,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

好了,回过来说自我吧。你了解你自己吗?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曾经问倒很多人。比如说,你知道你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吗?最大的弱点呢?为什么你有此优点或弱点呢?你有过例外吗,为什么呢?你喜欢或讨厌什么样的人,你为什么喜欢或讨厌他 / 她?认识自己有时侯甚至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因为你在发掘“超我”,“自我”和“本我”的不同。如果你从来没有感受到认识自我的痛苦,也许你还有待对自我更深一步的认识。

内向式的思维方式对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缺少了这种思维能力,人本身的所谓“情商”就会受到限制。举例来说吧,当你喜欢某个异性,不幸的是他或她却不喜欢你,你可能会感到伤心,自卑,痛苦,无所谓 … 其中之一或兼而有之。如果此时你开始一次内向式思维,你可以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因为他不喜欢我而伤心,自卑,痛苦,无所谓 … ”每得到一个回答,都不断地再问下一个为什么。越往下问,你会发现越难以回答。那是因为你有一个超我在管制着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