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色戒》和《朗读者》----再谈性和爱
最近不期然地看了两部电影,《色戒》和《朗读者》。有感而发,上来和各位分享一下心得。
先说电影《色戒》,看后真是大失所望。张爱玲的原著只是一部短篇小说,想来张本人也欠缺对人物的了解,作品中的许多场景无非是张所熟悉的太太们在一起打麻将。对于两人的性爱关系,只有几句暗示性的提到而已。小说的内容[
阅读全文]
前段时间读到坛子里挥手先生的关于性爱的文章,颇有同感,于是也来凑个热闹。谈谈性和爱。《牡丹亭》是我非常喜爱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因为陶醉其中的词句,把许多的段落都整段整段地抄写了下来。而其中的名句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更是反复[
阅读全文]
中国女性的怨气,是包含了诸如:怒气,仇恨,恐惧,哀伤等等的各种情绪在内的一种特别的情绪。这种情绪具有颇为独特民族性,在英语中没有一个准确的词可以表达。一直以为,中国的女性在生理和心灵上所受的压制,使极其深重的。而中国女性的智慧,也是无以伦比的。每当读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我都会为我们的女性祖先们感到伤心。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到[
阅读全文]
精神健康这个概念,据说是上个世纪中期才出现的。原先科学家们的研究注意力是放在精神病上,例如什么是精神病,如何诊断精神病,如何治疗精神病等。到现在,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大为成熟,精神病已经和普通疾病分开,成为一项独立的医疗体系。当然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仍有让人诟病之处,因为人类的大脑实在是太复杂了,人类社会对于精神的影响仍然有待去研[
阅读全文]
近来谈得较多的话题,是关于朱海洋为什么要杀人。对于案子的最后发展,只能等待警察的调查结果。不过倒是有些感想,借文学城的宝地发表一下。朱海洋杀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他犯有精神病,在发病的状态下杀人。另一种是他是正常人,是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杀人。那么,朱海洋有没有患精神病的可能呢?不知各位网友是否还记得陈丹蕾。我不知道此案的最后结局[
阅读全文]
从小,我们被告知说,父母爱我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唯有孝敬我们的父母。由此,爱父母=孝敬,也可以反过来,孝敬=爱父母。这种等式在我们的头脑中成为有如科学定理一般的固定概念,我们在遵循这一概念的同时,也失去了对“爱父母”是否有其他途径的思考。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一个二十四岁的女儿,爱上一个异国[
阅读全文]
很多人认为尊敬可以和孝敬并行,两者并不矛盾。本人认为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关键在于二者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同的。孝敬的理论根基,是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这种等级观念的核心价值,是要求无条件的服从比你年长的家长。这种服从被形容为一种美德,从小便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判断事物和人的一项原则。不知不觉中它也变成我们为人处事的价值观之一。举例[
阅读全文]
近来读到不少关于国人陋习的文章,比如本省人看不起外省人,中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有钱人看不起穷人,等等。本人认为,国人的这种陋习,是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特别是孝顺的教育不无关系的。我们因该提倡尊敬,而不是孝敬。尊敬和孝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1.孝敬是单向性的,是一种由等级决定的、由下对上的服[
阅读全文]
心理乱谈之三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区别的。英语里自信是CONFIDENCE,或是SELFCONFIDENCE。自尊心包含有自我的价值观,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外界的感知和判断。而自信心是对自我的信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内核,应该说自尊心的外延比自信心要大。自信心可能早在婴儿出生时就开始它的形成过程。当婴儿可以抓取她想要的东西,可以抬头,可以翻身,坐立…她的自信便在这个过[
阅读全文]
自尊和自尊心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自尊是人对“自我”的天然保护行为,自尊心则是含有个人价值观的个人意识。如果用英语表述的话,自尊应该是“SELF-PROTECTION”,自尊心才是“SELF-ESTEEM”。(因是乱谈,切勿引用。)就好象人对“自我”欠缺了解一样,人们对“自我”所拥有的“自尊心”的了解也很不足够。心理学研究显示,“自尊心”是有高低之别的。心理学中的“高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