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1-02-02 10:42:36)
这是夏天里的一天写下的文字,没写完就撂在了一边。无意中看见,有话没有说完,于是拿起笔再写几笔,再说几句。
谈谈亦舒
早上一睁开眼睛就知道昨夜肯定又是风雨交加。因为我躺在床上就看到了窗外疯狂摇摆的树梢和挂满窗柩的雨滴。室内温度只有19c°,这就是英国的“七月艳阳天”。我赶紧翻身起床,我担心那开得正热火朝天的娇嫩的花瓣一夜之间就已是残花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1-02-02 10:39:30)

暗算中的暗算
中国老百姓的话说出来总是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比如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那就是总结了几千年文化的经验之谈。虽说现在人们已经不怎么怕了,甚至很多人还都想出点名。过去那种谁出头就砍谁的状况已大有好转。但不知有人注意到没有,名人的命运好像就是多舛。有时候并不是谁妒忌谁,谁要加害于谁,阴差阳错地就遭了难。但凡是有真本事,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1-01-18 10:26:36)
文学评论的匪夷所思以前在大学教书时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对于搞文科的人来说,如果你仅仅是热衷于搞文学创作,或者翻译,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哪怕你就是作品等身,也极有可能混不来一个教授职称。因为文学创作,翻译作品都不能算作你的业绩,都不能成为你评职称的依据。只有当你能拿别人的作品说三道四,评头论足,或褒或贬,说得出一二三,总结得出四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说实话看完张爱玲的传记,我最不愿意提的就是胡兰成。因为在张爱玲所有出版的文字中,我们找不到任何有关他的蛛丝马迹,可见张爱玲是不愿意谈论这件事的。既然张爱玲都不愿意谈,我们又何必说三道四。可是胡兰成却不甘寂寞。到现在为止,人们津津乐道的所有他们的故事都来自胡兰成的一面之词,这未免有点不公道,尽管胡兰成也并没有什么恶意。一边读着他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1-01-15 11:26:18)

女人的头脑
终于找到了她的名字——戴锦华,这个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人物。北大中文系教授,电影权威评论家,女性主义作家……,在网上搜寻了一下她写的东西,发现她的文字非常的晦涩,眼脑心并用还得有耐心才能读下去。可让我高兴的是在网上能找到她写得不多的文学评论中一篇是评论王晓波,另一个就是陈染,而恰恰这两个正是我最欣赏的中国作家,从而让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1-01-15 11:23:39)

自己的心情自己收拾好多事情自己未必清楚,但近来心情不好,而且越来越不好,这一点我自认为很清楚。想起来这心情也真是没法好。一转眼回到家里已经快一个月了,本来就是为了在20日见保险公司的人才急急忙忙在十八日赶回来。结果碰上下大雪封路人家不能来,然后就是过节。保险公司的人过了圣诞过元旦,过了元旦就扯淡,总之到今天,一月十号了,还是迟迟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爱,就是一种彼此的确认关于爱究竟是什么,人们说得太多了。什么爱是理解爱是包容爱是祝福爱是放弃爱是牺牲爱是拥有爱是牵挂……,等等,等等,自古以来这定义层出不尽与时俱进没完没了。最近听到一种说法,说爱其实就是一种彼此的确认。乍一听觉得这话有点不着调,可是仔细想了想,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试想,一对男女邂逅,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凤求凰凰求凤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冷漠与自私? 昨天在座锵锵三人行的嘉宾,一位是日本的媒体人加藤加一,另一个是位年轻的女作家崔曼莉。三人谈起了复旦大学十几位学生因在黄山迷路,导致一位前去解救他们的民警遇难牺牲的事件。重点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事后,这些学生们丝毫没有愧疚感恩之情,而是热衷于讨论面对危机时如何利用媒体云云……令人齿寒。 说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081)
(2011-01-15 08:52:16)
沈星说,挥霍吧…… 我的2010,我的2011 坐一趟飞机已经十几天了,时差还是倒不过来。过去因为要上班,担心睡不好耽误事,所以一般我会服用安眠药,强纠错一两天,不怕它调不过来。但现在,白天黑夜对我不再很重要,困了就睡,醒了就干活,顺其自然,随心所欲。但缺点就是由于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难免有时会和别人的习惯发生冲突,引起不爽,比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等朋友告诉我有一部台湾电视剧《光阴的故事》好看,而又等我有时间找来看时,它的红火劲儿早就过了。如今在大陆港台地区每年大概都会有几百部电视剧冲出来,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猫有猫道狗有狗道,甲之鱼肉,乙之砒霜,白菜萝卜各有喜爱。要想脱颖而出,引起大多数人关注和喜欢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部五十几集的台湾电视剧“光阴的故事”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