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罂粟花盛开的地方
时间:1979年6月下旬
随着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结束,我们的一级战备也随之解除,坦克团一下子从高度紧张回到了常态。部队营建训练与当地政府关系就摆上议事日程。6月的一天,接到团部命令,我们三营要帮助农二师位于焉耆的21团场劳动,时间一个月。这下战友们高兴了,为什么?因为可以看到不同的姹紫嫣红生活。
焉耆与我们和静县[
阅读全文]

“羊”入“虎”口
时间:1979年6月
地窖挖好菜地开出,下一步连里要考虑一名战士专职种菜看菜地,前文说道开垦新菜地的艰辛,此刻正值春末夏初大地回暖,是种植各种蔬菜的好时机,虽然兄弟部队派有经验的种菜高手亲自指点,但菜地浇水施肥除草具体管理还需要自己。此时连里也认识到进疆后伙食好坏会直接影响兵们得情绪,因为都是在内地当过兵[
阅读全文]

地窖与西葫芦
时间:1979年4月
战备解除仗没地打,我们开始面对最现时问题------生活。
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这人不能总是睡帐篷。帐篷特点就是冬冷夏热,冬天冷到什么程度?进帐篷如进冰窖,即使生火也无济于事,夏天热到什么程度?闷热如蒸笼,白天人几乎无法在帐篷内呆。所以这帐篷是既不保暖也不散热,只能挡风遮雨,大家都希望能早日住上自己的营房[
阅读全文]
内秀
时间:1979年
小郭是1979年3月第二次招兵入伍的,浓浓得粗眉敦实的身材,黑粗油亮的头发支愣着,眼睛明亮目光柔和,再配上厚厚的嘴唇,笑起来眯成一条缝,让人感到憨憨的友善,尤其一口浓重的陕中话,把陕西人的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至于小郭从那个地方入伍?已经无法知晓。只知道他的家乡比较闭塞落后。
小郭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水平,按理说是不能分到[
阅读全文]

罐头里的故事
自从部队到了新疆,我们坦克分队伙食费标准一下子提高许多,在内地我们每天是0.77元,到新疆我们的标准变成1.27元(1979年),差不多是内地步兵0.47元的三倍。按理说我们应该高兴甚至欢呼雀跃,可实际情况却是伙食水平急剧下降。我们这个新组建的部队驻扎在和静县城外,这个县很大,约4万平方公里,比台湾省面积还要大许多,人口却少得可怜,只有十[
阅读全文]

半个指导员
上篇
怪鱼
1979年3月
随着对越反击战的撤军,新疆的一级战备也随之解除,战士们绷紧的神经终于可以松驰下来。奉命驰援进疆的几十万部队也陆续返回原地,只有我们这支刚刚组建的坦克部队要在新疆安营扎寨。这里地处新疆天山南部,习惯称之为南疆,而每个军人在新环境下都面临巨大的考验。以前在内地,所住扎的地方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现[
阅读全文]

南战西征
时间:1979年2月15日
第一晚在坦克上露宿让我非常疲惫,在坦克上刚刚吃过早饭,一辆辆运送弹药的汽车疾驶而来,带起的阵阵尘土在空中翻滚着将坦克停放的地方几乎遮蔽。车辆刚刚停稳,连里就命令我们立即启封弹药,并按照59坦克弹药基数,将穿、榴、破弹种和高机弹分类摆放开箱。只见一发发黄澄澄炮弹壳外面是一层厚厚的黄油,要把黄油清理干净是[
阅读全文]

自行车的记忆
在我很小的时候,自行车就进入了我的生活。那是一辆妈妈上班骑的永久牌坤式斜梁自行车,黑亮的车身,悦耳的铃声,还有那自行发电的车灯。每当夜晚我在楼前玩耍等着妈妈下班回家,当妈妈看到我时总会摁几下铃铛,我就会疯跑过去,张开小手让妈妈抱抱,然后搂着妈妈的脖颈拼命亲她的脸。妈妈工作的疲劳瞬间就被化解,嘴里不停地叫着“宝[
阅读全文]

刻在骨子裡的記憶
时间:1979年2月
1979年2月13日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却让我终身难忘,因为我在思考如何写遗书。不仅仅是我,我们全连每一个人都要写,足见接到写遗书命令对我们的震撼。车里的几个战友神情严肃正埋头写着,眼前白色的信纸,就如一朵洁白绽放的小花,随着思绪飘向远方我特别想念的父母和亲人。他们并不知道我已经来到新[
阅读全文]

接装备
时间:1979年2月
战争爆发前让所有新疆的部队倍感压力,尤其是我们这支刚刚进疆的坦克部队压力更大,究其原因就是装备没到,没有装备怎么打仗?这不,早上刚刚起床,就听到值班员召集大家集合,以车为单位领轻武器。文书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不停地在桌子上抄录枪号,炊事班几个就成了文书的助手,将五四手枪、五六折叠冲锋枪仔细核对后交给各车。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