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11)五战后澳军对中国官兵的救济解救战俘是澳军接收亚包部队的任务之一。那么,这些战俘解救出来之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说,将各盟国战俘迅速集中管理,伤病人员的救治以及生活物资的接济等等,自然也主要由占领军来处理。为此,澳军对中国官兵的救助和接济,从1945年9月中解救开始,一直延续到1947年8月初最后一批中国军人遣返回国。2008年[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10)四乐极生悲(续)所谓心想事成,确实如此。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因为一直惦记着如何解开吴坤上尉死亡之谜,故只要有机会,总会去档案馆试试运气,看能否找到相关的记载。2009年年底的一天,在如往常一样翻开一个宗卷后,终于在其中看到了澳军有关吴坤死亡的调查报告,包括中、澳二国当事军人的证词,完整地叙述了吴坤被射杀的过程。哈[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9)四乐极生悲乐极生悲,古已有训。但尽管如此,这种事情还是常常发生,以致总会出现一些让人扼腕叹息的不幸事故。有时候,甚至因为这样的事故发生得太过于突然,让人无法面对事故发生而导致的残酷后果,当事人也总是尽量避而不谈其原因,以免触动内心的痛苦和种种不适。但也正因为如此,这类乐极生悲的事故也常常给人留下许多无法解释的谜[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8)三胜利庆典(续2)中澳两军联谊孔夫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远离祖国的中国官兵也不例外,尽管他们自己刚刚从日本人手中获得解放并在亚包集中起来。既然澳军第11师师长伊德少将亲自带队,前来中国军营庆贺中华民国34周年国庆佳节及联合国胜利大会,好客的主人自然不能让客人饿着肚子回去。于是,在国庆节当[
阅读全文]
身处海外,我们也同样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终结中国二千年帝制、开启共和体制的划时代事件。作为这一历史变革的受益者,海峡两岸国共双方自然都要隆重庆祝。就大陆而言,自然是导致辛亥革命的功臣孙中山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孙中山所开创的中华民国在大陆的埋葬者,又鉴于目前两岸尚未统一,此[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7)三胜利庆典(续1)中华民国国庆与联合国胜利庆典1945年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的国庆日。位于卡拉维雅湾的中国官兵营地,焕然一新。官兵们早在此之前,就已採来新鲜的松柏树枝,砍来竹子等等,搭建了一个十分醒目的彩门,也是象征着胜利的“凯旋门”。上面写着:“双十节国庆纪念大会”,并在此上方插上了有中国国旗环绕的国徽;两边的横幅分别[
阅读全文]
作为战俘于战后幸存之澳军“云雀支队”军官
——战时澳军“云雀支队”的命运(续五)1942年1月23日的亚包之战,澳军仅仅抵抗了几个小时便作鸟兽散。这固然与日军兵力雄厚、陆海空协力有关,但守军战斗意志薄弱、士气低落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就澳军而言,更重要的是其军官的指挥无能,导致了亚包要塞甫被攻击,就致崩溃。战后,澳军总部曾有人指出,以如此少[
阅读全文]
战时与澳军“云雀支队”一同遇难的亚包西裔平民
——战时澳军“云雀支队”的命运(续四)
1942年7月1日凌晨,在菲律宾吕宋岛外洋附近海面,被美军潜艇一举击沉的日军运输舰“蒙得维的亚丸”号上,除了舰上装载的852名澳军“云雀支队”大兵,还有208名日军在亚包及其附近捕获的欧裔平民,他们也被日军作为战俘对待,一同被运往中[
阅读全文]
战时与日军运输舰同沉洋底的澳军“云雀支队”大兵
——战时澳军“云雀支队”的命运(续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澳军在新不列颠岛的亚包守备队——“云雀支队”死亡最惨重的一次,当属作为战俘被日军船运中国海南岛做苦工途中,于1942年7月1日凌晨,在菲律宾吕宋岛外洋附近海面,被美军潜艇一举击沉的日军运输舰“蒙得维的亚丸”号,舰上装载的852名澳军,全部遇[
阅读全文]
亚包之战后逃出生天的澳军“云雀支队”官兵
——战时澳军“云雀支队”的命运(续二)1942年1月23日,日军大举进攻亚包的当天,澳军云雀支队仅仅抵抗了几个小时,就撒丫子作鸟兽散,因此,在战场阵亡的澳军官兵人数并不多,仅仅60人左右。虽然澳军并无详细具体的撤退计划,也没有什么组织,但大体上还是知道要往新不列颠岛的西边跑。因为西边距离新几内亚岛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