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最后的遣返(续)一运输轮的确定(续)2、确定船只其实,尽快遣返亚包的剩余中国官兵,澳大利亚政府比中国政府更为急迫。一方面,按照澳方战后裁军复员计划,1947年7月31日以后,连位于亚包的第8地方军区都要给裁撤掉。如果届时这些中国官兵还呆在那里,则无论是地方行政当局的财政支出还是治安防务,都是一大负担,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诚如澳大利亚军部在19[
阅读全文]
第六章最后的遣返一运输轮的确定1、未雨绸缪寻船只1946年12月21日下午3点15分,Reynella号轮在亚包辛普森港拉响汽笛,启碇离港,就意味着留在它身后的420名中国官兵,将要进入又一轮翘首盼望的漫长等待之中。目送着这艘运输舰的身影渐去渐远,这些仍留待亚包的中国官兵心中必定是五味杂陈,他们一定在想,不知何时才能够像首批遣返的幸运者一样,登船踏上返国之[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7)四土兵射杀中国兵事件本来亚包中国军民的遣返就一波三折,即便是有了船只,还是无法将船期确定下来,期间因各种因素交织,诸多阻碍。而就在中国官兵与平民紧锣密鼓准备就绪,即将登船遣返之际,又有一件不幸事故发生。1946年11月23日晚,当等待遣返的中国官兵派队协助澳军装载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华救济物资时,一名中国士兵被当地土[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6)三中国军营管理层内讧前面已经提到,在亚包的中国官兵,被解救后集中到一起,最初的中国军营大队长是吴棪中校,李维恂少校为大队附。不久,根据中国战俘在中国的来源地划分,中国官兵又被分为二个大队,前者为第二大队的大队长,后者为第一大队的大队长,吴棪仍然是整个中国军营以及平民营地的总管。但是,到1946年亚包中国官兵与平民[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5) 二一波三折的首批遣返(续1)4、首批遣返人数的确定 如果维持原议之遣返中国官兵再加上部分平民的计划,首批被遣返的人数显然不会有异议,即762名官兵和400名平民。但从澳军方建议平民优先方案开始,及至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途介入,则被遣返的中国军民人数就变得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无论是澳方还是中方,在为弄清楚[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4)二一波三折的首批遣返(续)3、罗汝初被害事件与平民优先遣返不过,澳大利亚外交部此时尚未回复澳军部的平民优先计划,因为8月30日,澳外交部还致电其在南京之驻华大使馆,告知已谈妥之中国官兵加部分平民遣返计划,并在9月12日再次告知具体遣返人数为官兵800人及平民300人。而中国驻澳公使馆一直到9月15日才得悉澳军部改变了原先与外交部商妥[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七):香山高万安
高万安,1903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出生,广东香山(中山)县隆都镇人氏。时住广州先施二街320号三楼(中文页内容则记为四楼),就读于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商业学校。1921年,风华正茂的高万安将满18岁,由其父以每年供给1000银元膏火(生活费和学费)之赞助,向中国政府外交部特派广东交涉员公署申请赴澳留学护照。从其在广州[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六):香山郭林昭
郭林昭,1910年4月27日出生,也是广东香山(中山)县竹秀园村人氏。从澳大利亚的档案中可知,郭林昭是香山县竹秀园村郭氏兄弟中之老三郭泉之子(郭氏六兄弟,老大早亡,依次为郭乐、郭泉、郭葵、郭浩和郭顺,即香港与上海永安公司的创始者)。1921年,刚满11岁正在当地之蓝田书塾读书之郭林昭,由其在澳大利亚悉尼经营著名[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3)二一波三折的首批遣返1、遣返日期的确定实际上,早在1946年7月2日,澳洲海运部门就已经初步定下来,可以有船只派出前往中国。7月25日,澳大利亚海运部与军部会同外交部,就已通过非正式的讨论,拟出运送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物资及顺带运送亚包中国官兵返国的方案。8月1日,第8地方军区知照澳军部,谓从亚包港方面得到消息,Reynella号运输舰将[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五):香山郭就
郭就,英文名JosephGock,1904年6月2日出生,广东香山县(后改为中山县,现为中山市)竹秀园村人氏。1921年,由其在澳大利亚悉尼经营著名的永安公司(永安铺——即永安果栏)之叔父郭顺,作为其在澳留学之监护人,以每年供给50澳镑膏火(生活费和学费)之赞助,代其在澳大利亚向位于墨尔本的中国政府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申请来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