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最后的遣返(续4)三遣返安排(续1)3、目的地变更与交涉1947年6月25日,澳航政局还致电外交部确认,同意中国驻澳公使馆建议的罗门河号轮可以将中国官兵运至广州,作为不能直驶上海的妥协方案。可是到了7月份,澳航政局又改变了主意,决定该轮只停靠香港。原因是航政局经过与澳方船务公司在香港的代理太古洋行联络,发现罗门河号轮由于装载过重,不能溯珠江直[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八):增城陈炳尧
民国时期,大批的广东留学生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位于东江流域的增城县(现属于广州市,改称增城市),这里亦属于华侨众多之地,其间也有一些华侨子弟留学澳大利亚。陈炳尧即为其中一员。
陈炳尧,生于1907年5月10日,广东省增城新街村人氏。1921年1月18日,其在澳大利亚之父亲陈安威,以每年供给30镑之膏火作为学费,由叶[
阅读全文]
第六章最后的遣返(续3)三遣返安排(续)2、澳方遣返安排上述遣返人员数字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澳军部对随船澳方人员的配备有关。与Reynella轮一样,罗门河号轮船长在刚刚确定由其担当遣返任务时,也通过航政局向澳军部提出了配备卫队随船护送的请求。但澳军部在征求鄂文准将的意见之后,认为这些中国官兵可以自己管理,此次又几乎没有平民同船而行,与Reynella轮[
阅读全文]
第六章最后的遣返(续2)三遣返安排1、遣返人数1946年12月30日,第8地方军区在首批中国遣返军民1141人(平民802人,官兵339人)离开之后,清点人数,遂向澳军部报告,此时滞留亚包等待续运的中国军民人数是420名官兵,加上2名因病住院无法遣返的平民,总共为422人。可以说,按照澳军部的平民优先遣返计划,被留下来续运的基本上都是军人。可是,从一开始,这一数字就引起[
阅读全文]
第六章最后的遣返(续1)二军心涣散的中国官兵如果说首批遣返官兵未曾离开前,即使中国军营内部有争斗,甚至内讧,对外还能维持整体的军纪,用鄂文准将的话说,是因为有吴棪中校。在此一时期,吴棪作为中国军营总管,尚可掌控局面,即使是出了前述土著兵射杀中国兵那样的惨案,还能与当地军政当局沟通联络,以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可是,待首批遣返官兵一走,[
阅读全文]
第六章最后的遣返(续)一运输轮的确定(续)2、确定船只其实,尽快遣返亚包的剩余中国官兵,澳大利亚政府比中国政府更为急迫。一方面,按照澳方战后裁军复员计划,1947年7月31日以后,连位于亚包的第8地方军区都要给裁撤掉。如果届时这些中国官兵还呆在那里,则无论是地方行政当局的财政支出还是治安防务,都是一大负担,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诚如澳大利亚军部在19[
阅读全文]
第六章最后的遣返一运输轮的确定1、未雨绸缪寻船只1946年12月21日下午3点15分,Reynella号轮在亚包辛普森港拉响汽笛,启碇离港,就意味着留在它身后的420名中国官兵,将要进入又一轮翘首盼望的漫长等待之中。目送着这艘运输舰的身影渐去渐远,这些仍留待亚包的中国官兵心中必定是五味杂陈,他们一定在想,不知何时才能够像首批遣返的幸运者一样,登船踏上返国之[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7)四土兵射杀中国兵事件本来亚包中国军民的遣返就一波三折,即便是有了船只,还是无法将船期确定下来,期间因各种因素交织,诸多阻碍。而就在中国官兵与平民紧锣密鼓准备就绪,即将登船遣返之际,又有一件不幸事故发生。1946年11月23日晚,当等待遣返的中国官兵派队协助澳军装载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华救济物资时,一名中国士兵被当地土[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6)三中国军营管理层内讧前面已经提到,在亚包的中国官兵,被解救后集中到一起,最初的中国军营大队长是吴棪中校,李维恂少校为大队附。不久,根据中国战俘在中国的来源地划分,中国官兵又被分为二个大队,前者为第二大队的大队长,后者为第一大队的大队长,吴棪仍然是整个中国军营以及平民营地的总管。但是,到1946年亚包中国官兵与平民[
阅读全文]
第五章漫漫遣返路(续5) 二一波三折的首批遣返(续1)4、首批遣返人数的确定 如果维持原议之遣返中国官兵再加上部分平民的计划,首批被遣返的人数显然不会有异议,即762名官兵和400名平民。但从澳军方建议平民优先方案开始,及至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途介入,则被遣返的中国军民人数就变得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无论是澳方还是中方,在为弄清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