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博文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三):增城蔡耀榛 增城(村名未具) ChoyYewChun(蔡耀榛,译音)是增城县人,具体是哪个村,因档案中未有说明,不得而知。一九二○年中的时候他十八岁,如此推算的话,应该生于一九○二年。 当时在澳大利亚域多利省(Victoria)巴辣辣埠(Ballarat)开设医馆的黄绰臣(W.Chockson,或写成WongCartonChockson)是他的舅舅。根据档案,黄绰臣是广东省增城县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二):高要李瑞图 高要澄湖村 高要县澄湖村的李瑞图(LeeShoyToo)生于一九一○年三月十五日,父亲是一八六○年出生的李趣(LeeChue)。大约在一八八一年左右,李趋就从家乡桴海南渡,进入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省(Queensland)发展,在该殖民地的内陆乡村闯荡四年之后,定居于该地首府庇厘士彬(Brisbane),与人合股开设一间商行,名为“安合泰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澳军对在新几内亚的日军第十八军劝降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1942年初攻占了澳属海外领地新几内亚(NewGuinea)的新不列颠岛(NewBritainIsland)、新爱尔兰岛(NewIreland)和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Island);随后,也派遣强悍的南海支队登陆巴布亚岛(Papua)的东部,企图越过科科达小径(KokodaTrial),占领澳属巴布亚(TeritoryofPapua)的首府莫斯比湾(PortMorsby)。但是,随着这一年的下半年日军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一):东莞苏溢光 东莞石龙镇 苏溢光(SooYatKwong)是东莞县石龙镇人,生于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档案中没有提到他的家庭,因而无法得知他的父母是否去到澳大利亚发展,但从他的这份档案中涉及到的他去到澳大利亚之后,就去到了沙威省(NewSouthWales)的吧咑时埠(Bathurst)念书,而且接待他并为他提供住宿的是原籍角社村的苏锦茂(GeorgeKumMow)[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对台籍日本兵的劝降信 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大清国割让台湾作为赔偿,就对全岛实施皇民化教育。经四十年左右的努力,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日本对台湾已有相当的掌握,统治与教育已经卓有成效,岛上百姓也已经接受了成为日本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许多年青一代都把自己视为日本国民的一份子。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许许多多年轻的台湾人,在日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一百):增城单锡麟 增城(村名未知) 单锡麟(SinSikLung),广东人。种种迹象表明,更确切地说,他应该是广东省增城县人氏。其一,就单姓在岭南分布而言,主要集中于珠江口地区,尤其是增城县和东莞县[1]。其二,单锡麟在民国初年去到澳大利亚留学,其担保人之一者是增城县人黄绰臣(ChocksonCartonWong)。黄氏出生于一八七七年,年轻时精于医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日军在巴达维亚(雅加达)俘虏收容所的盟军战俘宣誓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瞬即席卷荷属东印度(现印度尼西亚)各岛。到1942年上半年,除了有10万荷兰及印欧裔的荷籍平民成为了日军的俘虏,大约89000盟军官兵成为战俘。这些被日军虏获的盟军战俘,包括42000荷兰及印欧人种的荷印军及荷兰皇家海军官兵,25000当地荷印军土著官兵,15200英军及印度兵官兵,约5600澳军官兵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九九):广州雷霭文 出生于一九二四年八月十日的雷霭文(LouieAiWen,也写作LouieOiWen),是广州市人。有关其家族人员在澳发展情况不详,只是知道他的一个叔父LouieHoyMun(雷开明,译音)在一九三十年代是在雪梨(Sydney)发展,但何时赴澳则不得而知,因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里查找不到与其名字相关的档案。只是在这个宗卷里披露,他当时是与人合股(他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盟军告英属北婆罗洲华侨书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大举攻占南洋各地,英属北婆罗洲也是其主要目标,尤其是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并在1942年初占领这个地区。 这时期北婆罗洲的总人口月33万人,其中华人就有7万多。这些华人分布在农工商各业,其商业网络较强,散布于城镇乡村。在英国当局殖民统治下,他们虽遭受歧视,但生活较为稳定富足。日军占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九八):高要陈联芬 高要马安村 陈联芬(ChunLenFun)是高要县马安村人,生于一九○九年三月十三日。他的父亲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年便赴澳谋生,在靠近雪梨埠(Sydney)西面的莱契德区(Leichardt)开设一间水果商铺,名为“栗利”(LuckLee)[1]。此后,他便以此店名作为自己在澳大利亚对外联络所用之名,而其真正的中文姓名则无从得知。 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