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北京9月26日电/外交部网站消息,2011年9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日前表示,为迎接201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他将致力于深化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野田首相表示将致力于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中方愿与日方共同努力,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积极加强两国[
阅读全文]
,更让原本就以对地攻击见长的F-16获得对地攻击能力,这算是让台湾不声不响获得了“里子”;至于国内亲台派议员和军火商利益团体,新合同不但为台湾提供了“防务帮助”,也给军工企业和议员们的选区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利润,也算有了个不错的交代。明年是大选年,内忧外困的奥巴马民调支持率持续低迷,此时此刻,选择这样一个“三方不得罪”选项,也是一种求稳的表现。 <br><br> 然而从事态发展看,“三头不得罪”正在向“三面不讨好”方向发展。 <br><br> 亲台派议员和军工集团势力庞大,负责F-16生产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日前频频放风,希望政府扩大对台军售,甚至不惜出售更先进武器;民主党参议员罗伯特.梅内兹和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尼恩在参院、共和党众议员凯伊.格兰格尔在众院,都曾于上周提出法律草案,希望强制政府出售新F-16C/D给台湾,而更早时候,在敦促政府售台战斗机联署书上签名的有多达47名参议员和近200名众议员。明年的大选同时也会有1/3参议员和全部众议员重选,新造F-16不但可提供比升级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洛克希德-马丁这条一本万利、却因产品过时濒临停产关闭的生产线,再至少维持好几年,在世道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自成了军工集团和相关选区议员的命根子。几大军工集团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对台军售的主推手之一,而前述3位推动强制军售立法的参、众议员,竟有两位来自军火产业密集、F-16C/D生产线所在的德克萨斯州,当然不会仅仅是个巧合。奥巴马的决定对他们而言,是从吃肉变成喝汤,从长期饭辙变成短期饭票,大发雷霆自在情理中。<br><br> 对台湾而言同样如此。F-16A/B的高水准升级固然不错,但一来这批飞机都已经“老胳膊老腿”,再怎么改也是老态龙钟;二来按合同计划,第一批改造后的飞机要6年后交货,全部改造完毕更需10年,届时海峡对岸的大陆空军是何等规模、水平,实在不敢想象;三来台湾空军不仅缺“质”,更缺“量”,大陆已可自产歼-11和歼-10系列高性能战斗机,数量优势在不断拉大,如今只改不买,“窟窿”自然还是补不上。台湾也将进入选举季节,民进党正睁大眼睛找国民党当局的纰漏,当年陈水扁在台上时,“凯子军购”是国民党拆台的利器,如今民进党则已开始有样学样,讥讽马英九当局“吃了亏还沾沾自喜”,是“唾面自干”的精神胜利法。 <br><br> 大陆的反应虽在预料中,但应对之迅速,措辞之严厉,已出乎不少境外观察家预料,而几天来谴责力度、层级的逐步升级更加引人瞩目。正如法国《新观察家报》所分析的,中方作出较预料更强烈反应的目的,或许并不仅仅在于这些军售的项目和内容本身,而是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在这一问题上不要罔顾中国的态度。 <br><br> 正如前文所言,由于大陆现代化战机数量庞大,且已能自产,新的军售又跨度达10年之久,届时下一代中国战机也很可能成批服役,军售对中国的实际威胁有限,但不能不看到,加上2010年1月批准的64亿美元对台军售,奥巴马时代美对台军售总额高达122.5亿美元,是上一任小布什政府的两倍,对这一现象,中方显然不会无动于衷。 <br><br> 按原定计划,中美两军将在年内举行亚丁湾联合反海盗演习,在夏威夷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进行海上安全与合作双边会谈,在华盛顿特区、夏威夷和德克萨斯举行高级别军事医学交流,明年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访问美国,外界目前所关注的,是这些既定交流项目会否受到影响,以及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中国会否如2010年初那样,全面暂停双边军事交流。 <br><br> 更让本想“三头不得罪”,最终“三面不讨好”的奥巴马堵心的是,台湾方面一面表示“感谢美国”,一面又声称“既要升级旧机,又要继续争取购买新机”,一旦果真付诸行动,在当前的敏感背景下,恐将惹出更多、更大的麻烦。)
中评社北京9月26日电/9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知国会,他将批准一项总合同价值达58.5亿美元的对台军售,主要内容为升级台湾于1992年购买的145架F-16A/B战斗机,并提供相应的人员培训。
观点中国文章称,自2007年以来,台湾就不断向美国请求购买66架F-16C/D战斗机,以“确保台湾在海峡上空的空中优势”,但慑于中国的强烈反对立场,小布什和奥巴马两[
阅读全文]

宋楚瑜一定会选到底?
中评社台北9月26日电/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正式展开独立参选的连署工程,尽管是否能如宋楚瑜所言“百万连署就参选”、或者宋的副手搭档林瑞雄教授声称“不到百万连署就不参选”,亲民党人已公开保证“只要跨过连署门槛,不管有没有百万,宋楚瑜一定会选”,二○一二年“总统”大选必然有第三组人选的可能性,已经大幅向上攀升,而[
阅读全文]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投入连署让2012大选看似充满变数,连署的“可操作性”却使数字的虚与实充满吊诡。台湾“中选会”以25万7695人做为2012大选连署法定门槛,达不到这个数字,参选资格当然有问题,能突破25万人也不代表其有放手一搏实力,以连署鉴别独立参选人功能已大打折扣! <br><br> 1996年台湾首度举行“总统”大选,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两组独立参选人,林洋港、郝柏村选前获得63万人连署,实际得到160余万票;陈履安、王清峰获得38万人连署,实际得到107万票。换算两者的比例,参选人实际得票数约为选前连署人数的2.5倍至2.8倍。 <br><br> 2000年大选前宋楚瑜、张昭雄连署冲到160万,后来拿到466万票,换算比例约2.9倍,和1996年“林郝配”、“陈王配”的倍率差不多,若干研究台湾选举学者后来多以3倍来计算连署票和大选得票的关连。之后2004、2008两次大选都是蓝绿对决,没有独立参选人连署的问题,这次亲民党的连署是台湾睽违8年后,再度出现的独立“总统”参选人连署,具有甚高的指标性与研究价值。<br><br> 宋楚瑜日前为参选订下百万连署为门槛,他的副手台湾“公共卫生教父”林瑞雄也说,连署不到百万就不会参加。宋是否能达到百万连署众说纷云,严格说来要从三方面来观察,第一是“宋林配”达不到百万连署;第二、“宋林配”独立完成百万连署,第三、“宋林配”在绿营支持下连署突破百万。 <br><br> 就亲民党来说,能凭自己力量完成百万连署,并创造一张连署书等于三张选票效应,当然是最好的。但以目前的台湾政局,我们必须持平地说,这可能性是极低的。回顾2000年大选,“宋省长”威力横扫全台,最后拿到466万票,得票率近37%,小输陈水扁31万票,大赢连战174万票,如果不是泛蓝分裂,哪有陈水扁当选的份?在那种士气如虹 的氛围下,宋选前的连署才只有160万,现在要靠自己的力量突破100万,谈何容易! <br><br> 有人评估宋是为了找台阶下,才订下百万连署门槛,届时如果达不到就可以顺利鞠躬下台,谢谢收看。但这种玩法,在选举花招日新月益的情况下,风险太大了,车一开出去,可能根本无法踩煞车,自己撞墙壁不打紧,而且是拉着国民党一起摔落山谷。 <br><br> 橘营的风险从选票结构可以一览无遗。台湾近几年大选,民进党均可稳握4成基本盘,2008年受困扁案最低迷时,谢长廷都还有4成1得票率,2012选前若无重大变数回升到4成5应不成问题。假设绿军得票就是4成5,剩下的5成5让国民党、亲民党二家来分,除非亲民党得票率像2006宋楚瑜选台北市长一样压到5%以下,否则必定给蔡英文整碗捧去。<br><br> 再从票数来看,台湾合格选民约1700万,7成5投票率的有效票约1300万,民进党选得再差,谢长廷2008年都还有544万票,如果亲民党这么有信心,不论是重回2000年巅峰的466万票,还是百万连署数乘3的300万票,宋楚瑜还是当选不了。绿军操盘手吴乃仁告诉媒体,2012蓝绿差距应在30万票之内,2000年扁宋连三家对打时,扁就是靠着赢宋31万票坐上大位。因此可以直说,百万连署不是宋参选2012的门槛,而是亲民党为民进党辅选的号角,橘军进场,绿军就胜券在握了。 <br><br> 参选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赢,如果参选不是为赢,而是为干扰选举,让该赢的人没办法赢,就非常可议。假设宋楚瑜想当“总统”的欲念、对国民党的恨,大到掩盖掉他对大局的判断;挺宋参选或捐款给亲民党推连署的人难道看不清2012的局势就是这么清晰,抑或另有不能说出口的目的。 <br><br> 宋若最后突破百万连署门槛参选2012,对台湾的政治、选举研究将是一项分水岭,从此独立“总统”参选人连署和大选得票数之间的倍率将不再有研究价值,就像“弃保操作”从研究显学快速陨落一样。综合上述观察,一些挺宋人士私下感叹,不舍看到宋受伤,不啻为真心话!)
宋楚瑜日前为参选订下百万连署为门槛,他的副手台湾“公共卫生教父”林瑞雄也说,连署不到百万就不会参加。
中评社台北9月26日电(评论员 林淑玲)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投入连署让2012大选看似充满变数,连署的“可操作性”却使数字的虚与实充满吊诡。台湾“中选会”以25万7695人做为2012大选连署法定门槛,达不到这个数字,参选资格当然有问题,能突破25万人也[
阅读全文]
最近,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访问了俄罗斯,并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会晤。俄朝首脑会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有关铺设连接俄罗斯-朝鲜-韩国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问题。拟议中的天然气管道总长超过1700公里,投入使用后每年的输气量最多将达到100亿立方米。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称,朝鲜支持将俄罗斯天然气途径朝鲜输往韩国的输气管道计划。此计划不仅对俄罗斯和韩国有好处,俄罗斯用输气管道输送天然气到韩国的物流费用仅为用船从海上运输的三分之一,而且对朝鲜也很有利,朝鲜可以每年收取1亿美元的输气管道过境费。 <br><br> 近年来,俄罗斯正在积极推动其经济比较落后的远东地区建设。尤其是明年(2012年),将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召开由俄罗斯首次主办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 峰会。俄罗斯将趁此次会议召开之际,扩大其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影响力。俄罗斯不仅希望促进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而且也希望活跃其远东地区的经济。由于欧洲天然气市场的需求基本上已没有增长的空间,俄罗斯正在将目光投向成长迅速的亚洲市场,其中韩国的天然气需求正不断增加,因为韩国本身缺乏天然气资源,全部依赖进口。俄罗斯希望通过拓宽石油和天然气新的出口渠道来加快其远东地区的发展。 <br><br> 据西方媒体称,俄罗斯加紧推动俄-朝-韩天然气管道计划也有牵制中国的意味。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一直就通过来自俄西伯利亚的两条输气管道每年向中国进口67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项目进行商谈,但由于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中俄之间有争议,双方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此次,俄罗斯趁金正日访俄之际,加紧推进俄-朝-韩天然气管道计划,其意图可能是向中国发出赶紧与俄罗斯签署天然气协议的信号,否则中国将面临俄天然气供应改道的风险。当然,由于中国的天然气市场相当庞大,因而俄罗斯也不会轻易放弃中国的市场。<br><br> 其实,在21世纪头一个10年,当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尚比较缓和的时期,俄-朝-韩天然气管道计划就已在酝酿之中。2008年9月俄罗斯和韩国曾签署了有关该计划的谅解备忘录。按照该计划,俄罗斯途经朝鲜境内的天然气管道的铺设费用很大部分将由韩国方面承担。当时对天然气需求旺盛的韩国尚有积极性推进此计划,但后来由于朝鲜方面没有表明立场,这一计划一直未能取得进展。 <br><br>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出现了明显下滑,尤其是2010年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发生的“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更使朝韩关系处于低谷之中。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虽较平稳,但朝韩关系的“解冻期”尚未到来。在朝韩关系仍处于对抗、互不信任的状况下,俄-朝-韩天然气管道计划能否有效推进,尚是个极大的疑问。最近,朝鲜查封了在金刚山景区内的韩国资产,这一行动使韩国的投资商更为心寒。金刚山景区旅游项目曾是韩国对朝实行“阳光政策”、朝韩关系处于“蜜月期”、双方合作共建的一个重点项目,当时每年能有40万左右的韩国游客赴金刚山景区观光,这给朝鲜经济也带来不菲的收入。 <br><br> 但由于一名赴金刚山观光的韩国女游客在2008年7月遭枪击死亡后,该景区就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此次朝鲜单方面查封了在金刚山景区内的所有韩国资产,使韩国方面不得不对今后如在朝鲜展开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心存疑虑。如果朝鲜不能让韩国相信其今后不会在南北关系恶化时将天然气输气管道作为威胁韩国的筹码,那么韩国就不可能在俄-朝-韩天然气管道项目上投入巨额的财力、物力和人力。<br><br> 另外,最近韩国李明博政府虽然更换了统一部长官,其对朝强硬政策可能会作些调整,但其要求朝鲜在实现“无核化”方面采取实际行动的立场并未改变。只要在解决朝核问题上没有进展,朝韩关系也难以有大的改善,韩国方面不可能对朝给予大规模的援助和投资。换言之,在当前朝鲜半岛的政治环境下,推进俄-朝-韩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前景不容乐观。 <br><br> 因此,目前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无疑是俄-朝-韩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的最大障碍。而缓和朝韩紧张关系,建立起朝韩双方彼此的信任才是推进俄-朝-韩天然气管道项目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键。 <br><br>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推进俄-朝-韩天然气管道项目多少也为处于对立状态的朝韩双方提供了又一个对话、沟通的渠道,朝韩双方如能真挚地讨论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这可能也将成为朝韩之间积累相互信任、“融化坚冰”的机会。从这一层面看,还是有些积极意义的。)
推进俄-朝-韩天然气管道项目多少也为处于对立状态的朝韩双方提供了又一个对话、沟通的渠道。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评论员 崔志鹰)最近,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访问了俄罗斯,并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会晤。俄朝首脑会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有关铺设连接俄罗斯-朝鲜-韩国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问题。拟议中的天然气管道总长超过1700公里,投入使用后每年[
阅读全文]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从亚洲价值观到新权威主义再到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人们始终对东亚充满寻根究底的兴趣。房宁先生最近在环球时报上提出的“权力与权利对冲”就是对东亚模式的一种新概括。但我们仍要在“对冲”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才能抓住东亚模式的本质特征。
环球时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奎的文章总结道:
第一,以中国[
阅读全文]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日本在经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后,当前已处在转折期,面临重大选择。经济不振、政治混乱、机制和结构弊端制约、灾后重建难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局面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为拉选票被某些势力所左右,或者在旧有的框架下行事,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环球时报刊发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韩佐民的文章称,去年夏天,我与一位来[
阅读全文]
“最大的支柱”。薛理泰的文章说,一旦越南同中国爆发一场海战,越南军队用以杀害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的海战利器,几乎全部来自俄罗斯而非美国。这位研究员的结论是,中国搞错了,不是美国,“俄国才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大患”;“当前俄罗斯对中国仍然在脸上保持微笑,在外交上是恶语善讲,在行动上是只做不说。俄罗斯恰如‘鸭子划水’,在水面上似乎纹丝不动,在水面下却是做足功夫”。 <br><br> 说得多么形象,多么生动,真不愧为美国培养出的大师级研究员!在这方面,日本亲美右翼媒体也毫不逊色,配合默契。它们联系到俄罗斯近来在东北亚的一些军事演练、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以及金正日访问俄罗斯,大肆挑拨中俄关系,说什么“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俄罗斯已坐立不安”;“俄罗斯在远东动作频频,着眼点其实是不断加强军力的中国”;“俄罗斯之所以把先进军舰部署在远东,着眼点也是中国”。<br><br> 日本的一些媒体还引用日本军方人士的话说,“俄罗斯在部署军备方面显然将中国纳入了考虑。俄罗斯通过接近朝鲜等方式加强了对亚洲的攻势,其背景因素在于俄中关系正发生微妙的变化”;“俄朝领导人会谈其实是朝鲜方面提议的。朝鲜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俄罗斯希望牵制中国并在亚洲抢占立足之地,两国一拍即合”;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不久将分别与日本和美国举行联合军演,“美俄试图对中国进行牵制”。有些文章还特别“指出”,随着奥巴马政府对美俄关系逐步改善,加上中国不断扩充军力,“俄罗斯表现出与美国接近的姿态”;俄罗斯开始将注意力转移至“中国的威胁”,“两国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 <br><br> 你看,说得多么活灵活现,真不愧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这类蓄意误导、挑拨离间的说法还有不少。美日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自以为这是一招“妙计”,可以忽悠国际舆论,改变它们在亚太地区的不利形势,变被动为主动。但事实无情,中国和俄罗斯民众心理是有数的,美国、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民众也不会那么傻。这种所谓“新的战略思考”和图谋,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br><br> 当然,无可否认,俄罗斯个别媒体和少数人也有类似这些人的想法,这在多元化社会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些不同认识上的“点”,掩盖不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大好的“面”。中国构建和谐周边的“亲和力”和“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是挡不住的时代诉求,不仅适用于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同样适应于亚太地区。继续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到头来只会伤及自己。)
中评社北京9月23日电/近来,美国某些专家学者和媒体在不断鼓吹各种形式“反华联盟”的同时,释放出一种发人深思的“信号”:在时代变迁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时期,美国应该调整战略,学习当年尼克松和基辛格拉拢和联合中国反对苏联、并“踩着中国肩膀往莫斯科跑”的政策和策略,反其道而行之,拉拢和适度联合俄罗斯,遏制和对付中国。
[
阅读全文]

驻京办“潜伏”倒逼制度改良
中评社香港9月24日电/美国《星岛日报》9月23日载文《驻京办去而复返考验北京管治威信》,摘要如下:
中国的行政中枢——国务院的权威正不断受到来自系统内部的挑战。在阳奉阴违的地方政府、自霸一方的中央部门、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的推托、阻挠、顽抗下,国务院政令接二连三推行遇阻,突显北京管治威信的弱化。各[
阅读全文]
的模拟图像。<br><br> 中评社讯/何为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br><br> 第一次飞了9分钟,这次飞了半小时 <br><br> 美军史上最快飞行器“猎鹰HTV—2”二次试飞坠落大海 <br><br> 20倍音速、1小时内全球打击、无人驾驶……这就是美国军方研制的史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无人飞行器——“猎鹰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猎鹰HTV-2”按照计划,在加州圣巴巴拉西北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猎鹰HTV-2”的第二次试飞,预计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2.1万公里。但其在升空大约半小时后便与地面失去联系。随后被证实试飞失败,“魂归大海”。 <br><br> 此前的去年4月,“猎鹰HTV-2”第一次试飞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发射仅仅9分钟后便“杳无音信”,永远与测控站失去了联系。 <br><br> 作为美国国防部DARPA 研制的第二代高超音速飞行器,“猎鹰HTV-2”的设计要点为:可以通过弹道导弹放射,飞行速度可以超过20倍音速,可以实现在一小时内从空间或经过空间向全球任何地点发动攻击。因此它又被普遍看做是空天弹机的雏形,一旦研制成功投入使用,将担负跨洲际对陆地攻击任务,成为美国空军实施全球快速打击的核心装备。 <br><br> 此外,它还可担负通信侦察任务,能携带小型卫星进入地球轨道,执行军事任务后再返回地球。或者作为太空飞行器,支援太空空间站的生活、工作甚至是战斗行动。<br><br> “猎鹰HTV—2”仅是数枚“棋子”中的一枚 <br><br> 美军“全球快速打击计划”不会因“猎鹰”的折翼而止步 <br><br> 在“猎鹰HTV-2”的第二次试飞之前,就有媒体称,无论结果如何,这将是它最后一次试飞,除非财政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提供更多资金。但是,“猎鹰”的此次试飞夭折,并不意味着美军“全球快速打击计划”(CPGS)会就此止步。 <br><br>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在重视常规战争的同时,着力加强了网络空间作战、太空作战和全球快速打击力量建设。去年7月,奥巴马政府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特别提出要“发展非核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并指出:“这一能力可能在应对时间紧迫的区域威胁时尤其有效。” <br><br> 在这一战略下,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与降生于2003年的“猎鹰计划”相比,同样具有全球快速打击能力的空天飞机X-37B从11年前就开始投入研制,并已两次试飞成功。去年,美国还成功试射了X-51A“驭波者”超音速巡航导弹。这些举动,标志着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正在迅速实现从作战概念向作战能力的转化。根据推测,到2015年,美军全球快速打击部队将拥有数以万计的高精度武器。 <br><br>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空天飞机X-37B,可能成为美军新的“撒手锏”。它的速度惊人,最高可达25马赫(1马赫为340米/秒),能在距地面203—926公里的低轨道上运行270天。未来一旦将太空定位为战场,只要装备简单的机械手,经过升级和加载后的X-37B就能将敌方的卫星装在货舱“打包”带回美国。X-37B还可装载或挂装多种武器,装备上导弹后,X-37B即可摇身一变为标准的太空战机,直接威胁别国的航天器和空间设施安全。<br><br> 需要跨越4个飞行阶段,突破4项关键技术 <br><br> 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注定不会是一路坦途 <br><br> “猎鹰”虽然折翼,但它却是目前全球最快的飞行物体。它的这次不成功的试飞,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高超音速飞行技术。 <br><br> 具体来说,高超音速飞行的马赫数范围很宽,要跨越亚音速、音速、超音速3个阶段,才能进入高超音速阶段。空气密度的巨大变化也给飞行器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必须突破高超音速推进技术、一体化设计技术、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和结构材料技术等4大关键技术。这次试飞,很可能是由于在近太空的超高音速飞行导致电场畸变,电子传输信号变形而导致“猎鹰HTV-2”与地面失去联系并坠落。 <br><br> 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高超音速飞行器航程远、速度快,被称为是继螺旋桨、喷气推进之后航空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其关键技术一旦取得更大突破,其军事应用将十分广泛。比如美国现有作战系统经过高超音速技术改造后,又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使得全球精确打击、天对地打击、反卫星作战等成为现实。 <br><br> 目前,由于欧洲“赫尔墨斯”计划、俄罗斯超高音速航天器试验都已宣布停止发展,美国在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方面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而主要由该技术支撑的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更是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隐忧与警觉。<br><br> (作者:李洪德 李大光))
“猎鹰”高超音速飞行器(HTV-2)的模拟图像。
中评社讯/何为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
第一次飞了9分钟,这次飞了半小时
美军史上最快飞行器“猎鹰HTV—2”二次试飞坠落大海
20倍音速、1小时内全球打击、无人驾驶……这就是美国军方研制的史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无人飞行器——“猎鹰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