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驻京办去而复返考验北京管治威信

(2011-09-24 22:49:49) 下一个

驻京办“潜伏” 倒逼制度改良


  中评社香港9月24日电/美国《星岛日报》9月23日载文《驻京办去而复返考验北京管治威信》,摘要如下:

  中国的行政中枢——国务院的权威正不断受到来自系统内部的挑战。在阳奉阴违的地方政府、自霸一方的中央部门、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的推托、阻挠、顽抗下,国务院政令接二连三推行遇阻,突显北京管治威信的弱化。各地驻京办去而复返,即是上述现状的最新一宗事例。

  早在去年一月间,国务院办公室即发文要求县级驻京办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一律撤销。但在撤销令发布一年之后的今天,各地驻京办却“改头换面”,依然活跃在北京。与此相似的例子为数不少,而且均事关国计民生或改革深层:比如,尽管国务院常务会议业已明确: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要采取必要限购措施,但真正执行限购令的城市寥寥无几,从而引发地方政府对抗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强烈质疑。再比如,尽管国务院已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门务必在六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但真正“按表操课”的,仅科技部一家而已。其他九十几个中央部门,绝大多数是在一再拖延之下方予以公开,而如外交部等极少数部门则以保密为由拒绝公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早已是中国政坛怪状,这一怪状绵延至今已成顽症。从以往的情形来看,这种执政矛盾多发生在中央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但今年的情况似乎特别引人注目,国务院的政令不仅是在中央部门及地方政府两个层面遭到抵制或怠慢,其怪状延祸所及,甚至连对诸如温州动车事故救援与追责,以及外资公司康菲肇祸等板上钉钉事件的处理,某些中央部门都胆敢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或纵容上演一再说谎、推托责任、视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信誉如草芥的时代荒诞剧,最后需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出马放狠话,施重手,真相才得以艰难还原,问题才得以部分解决。

  尤为吊诡的是,在温州动车事故惨剧发生后,温家宝甫一开口要求铁道部如实回应外界质疑,身为下级的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即公开回应指有关质疑“深深伤害了”铁路职工。中宣部亦连下数道禁令,要求媒体不得报导负面消息及擅自发表评论。刻下万众瞩目的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的出炉,亦是一波三折。而回看康菲事件,在温家宝亲自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彻底调查漏油事故一周之后,中国国家海洋局仍然监测到事发海域有间歇性油花溢出,让人不禁要问:究竟是何神力,让背靠中海油这棵大树的康菲,能够公然藐视一国政府的问责。

  这种种诡异的怪像,一方面让外界从国务院的无力感中,得以管窥各种利益集团在中国政坛盘根错节所形成的复杂局面。另一方面,亦让人深深体会到中国在改革之路上继续前行是如此艰难。以撤销驻京办一事而言,如果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不变革,上级机关官员手中的权柄无法透明化及规范化,就不可能杜绝地方官员通过向上级官员行贿的方式,为本地争取更多的行政审批便利及公共资源配置。而在地方政府与中央的房地产调控博弈中,楼市的萎靡意味着税收减少、土地出让金下降——这对在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下不得不长期承受“财权上交、事权下放”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益挤压。

  上述种种为人诟病的不合理现象,根源均在体制。而行政体制弊端的根源,还在政治体制。在当前中国政坛各种势力交错、利益集团各踞一方的情势下,要想进行制度变革,无异于再趟一次地雷阵。温家宝总理稍早前藉达沃斯论坛公开表达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观点,其中首先即提及“坚持依法治国”,指出当前“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个中深意,耐人寻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